当前位置:首页>品牌百科> 低碳化已成为汽车制造业发展的主题

低碳化已成为汽车制造业发展的主题

低碳化已成为汽车制造业发展的主题:目前低碳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主体做出低碳化承诺,节能减排将是企业下一步技术发展的方向。汽车行业也应抓住低

目前低碳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主体做出低碳化承诺,节能减排将是企业下一步技术发展的方向。汽车行业也应抓住低碳经济的机遇,提前介入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电机电子等新能源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挖掘传统能源的潜力,大力发展再制造等技术,推动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在中国齿轮专业协会会长李大开看来,“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其关键而特殊的时期,也是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必将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齿轮行业必须要把握四个变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国家挑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李大开认为,目前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正处于博弈阶段,但趋势应是经济全球化。

一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及由此带来的技术变革。

“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齿轮行业,改变我国齿轮产品档次低和经济效益不高的状况。”他举例说,如使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降低成本和能源消耗;推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在齿轮行业的应用,形成强大的先进装备制造体系等。

其次,产品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低端产品供大于求,高端产品由于产品开发不足,供应滞后,配套程度低。

以汽车零部件为例。占国内零部件企业总数超过80%的本土企业,销售额却只占20%,且产品90%集中在低端。同时,重生产、轻开发已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通病。据李大开透露,国内多数零部件企业的开发费用不足销售额的1%,而国外企业一般在3%至5%左右。我国绝大多数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开发主要依靠主机厂,难以适应整车更新换代的要求。同时,我国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几乎被外资企业所垄断。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和安全气囊等核心零部件,外资企业产量所占比例分别为100%、100%、91%和69%,进口自动变速器在国内市场上的份额也高达78%。在外资挤压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技术滞后已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无论是立足国内还是进入国际市场,中国零部件企业必须提高研发能力,开发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品牌。”李大开强调说。

二是竞争更加激烈,产业融合成为大势所趋。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关联度越来越高的产业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共同课题,需要建立广泛的合作。而这种合作已不再仅是提供产品这么简单。“将从源头上打破产业之间壁垒,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成为产业之间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李大开介绍说。他认为,为达成通过产业融合推动技术创新的目的,行业间应从技术、标准和法规、信息服务与软科学研究、品牌推广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合理利用双方的资源,进行前瞻性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确保我国自主创新技术的适用性和领先性。

三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

面对销售额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外资企业,我国零部件企业难有规模优势及竞争优势。“必须要实现集团化、社会化发展,在关键零部件领域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促使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他表示。而零部件产业形成规模化竞争优势,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战略联盟和兼并重组。

四是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博弈。

同时,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巨大压力。这意味着进出口格局将产生新的变化,更多的国际产品将进入中国与国产品牌直接竞争。李大开提醒说,我国齿轮企业必须要在竞争中走向成熟。“未来的竞争格局将是集团化趋势明显,行业集中度提高;国际大企业重心转移,纷纷加大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投入,国内竞争国际化加剧;国外企业越来越重视中国元素,未来将专门研发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

更多汽车行业研究分析,详见《汽车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低碳化已成为汽车制造业发展的主题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最新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