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设备改造造纸行业制浆废水处理传统工艺:制浆造纸工业是一个高能耗、高物耗、环境污染严重的化工行业。多年来,造纸工业废水污染一直是困扰世界造纸工业和环保界的棘手问题。
制浆造纸工业是一个高能耗、高物耗、环境污染严重的化工行业。多年来,造纸工业废水污染一直是困扰世界造纸工业和环保界的棘手问题。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在我国造纸行业中,中小企业众多,缺乏系统化、一体化的管理和污水排放标准,导致原料和资源利用不合理,产品质量低,废水处理效果差。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促使制造商在污水处理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而污水处理成本高昂。产品竞争力无法提高,企业难以持续发展。随着纸张需求的增加和环保政策的收紧,企业面临的问题将更加严峻。
造纸废水有三种。第1类是蒸煮木浆(或草浆)产生的废液,也称为制浆废水,俗称黑液。第2类是制浆机和种子制浆机排放的废水,称为制浆废水。第3类是造纸机废水,也称为白水。其中,制浆废水黑液中的污染物占造纸工业总排污量的90%以上,具有浓度高、难降解的特点。
造纸废水的总体明显特征是废水排放量大、BOD高、废水中纤维悬浮物多、二价硫和硫醇气味。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分为以下六类:
1、悬浮固体:包括可沉降悬浮固体和不可沉降悬浮固体。关键是纤维和纤维布(即断裂的纤维碎片和混杂的细胞)。
2、易生物降解有机物:包括低分子量半纤维素、甲醇、乙酸、甲酸、糖等。
3、难降解有机物:纤维原料中的木质素和大分子碳水化合物。
4、有毒物质:黑液中含有松香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5、碱物质:碱法制浆废水pH值为9-10。
6、色度:制浆废水中残留的木质素颜色很深。
混凝沉淀法是简单的物理方法。其处理效果与选择的设备、工艺参数和混凝剂密切相关。需长期经验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混凝沉淀法所需的处理池占地面积也较大,产生的污泥需要浓缩脱水。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污泥处理又是一个新问题。
碱回收是一种效果较好的处理工艺,但该系统技术要求高,设备投资高。由于中小型造纸厂普遍无法承担建设碱回收系统的高昂成本,目前碱回收系统主要用于大型造纸厂。此外,草浆厂产生的白泥含硅量高,不易烧成石灰,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与碱回收法相比,酸沉法具有设备投资少的优点,可应用于中小型造纸厂。但该法分离的木质素灰分高,杂质多,使用困难。而且,该工艺用酸量大,成本高,设备腐蚀严重,容易造成漏酸事故,危及后续生化处理。
采用反渗透设备对原有工艺进行深度改进,淘汰落后的处理方案,充分利用膜的特性进行优化处理。新的和改进的流程如下:
制浆废水→格栅、斜网、混凝沉淀等预处理→陶瓷微滤→超滤→反渗透→产水
制浆废水在进入反渗透设备处理前,需要经过预处理步骤,去除一些阻碍后续膜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杂质。先用格栅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然后用斜筛过滤废水中的纤维,然后用混凝沉淀法沉淀去除废水中的二氧化硅和一些有机物。经过一系列预处理后,过滤后的清液进入膜系统进行深度处理。废水进入陶瓷微滤,然后截留废水中的大颗粒不溶性杂质,以减少后续处理的负担。微滤的渗透液进入下一级超滤系统。由于分子量的特性,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将大分子的木质素、糖、色度等杂质截留在浓水侧,确保超滤渗透液能满足后续反渗透进水要求。同时,在进入反渗透设备前,需要通过加药装置进行处理,调节pH值,添加阻垢剂,以确保反渗透设备稳定运行。超滤出水进入反渗透设备,进一步截留污染物,主要是无机盐、残余COD和一些小分子污染物,从而获得合格的产水。整体工艺实现了制浆废水和生产废水的深度处理。
整个反渗透工艺去除了大量杂质,包括木质素、纤维素、糖等大分子杂质,以及无机盐等小分子杂质。去除精度更高,产水量更容易达到指标。制浆废水的一般温度为50-60℃,陶瓷微滤的操作温度在此范围内,因此无需额外冷却。同时,陶瓷微滤具有耐酸碱性。废水预处理后的一步处理可有效保护后续膜系统的稳定运行。整个过程中不添加任何物质,也不增加额外的处理能力。室温下正常处理,无任何相变。能耗低,运行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维护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