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十大品牌> 2013年医疗器械在中国市场前景广阔分析

2013年医疗器械在中国市场前景广阔分析

2013年医疗器械在中国市场前景广阔分析:医疗器械,这是一个处在“发育期”的行业。医疗、教育、住房,一直是三大民生话题。而作为构筑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撑点,医疗器械行业越

  医疗器械,这是一个处在“发育期”的行业。医疗、教育、住房,一直是三大民生话题。而作为构筑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撑点,医疗器械行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当“城镇化”概念被重点解读以来,相关受益行业相继被市场挖掘,这也包括了医疗器械行业。

  从趋势来看,首先,老龄化趋势对一些特定医疗器械如供氧机、血糖仪等生产企业来说,保证了不断扩张的市场;其次是医改,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要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在医疗保障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民营医疗对医疗器械的添加购置,也将很好地拉动行业的发展;再次是新GMP规划,比如新GMP对无菌制剂企业要求高,要求在2013年底前全部都要通过;最后是替代化,如今不少高端医疗器械多为国外进口,而随着技术逐渐升级,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已逐渐拥有了替代实力。

  另外,医疗器械行业除了市场规模的正常成长之外,还拥有进口替代化和升级改造这两大机遇。

  比如2005年成立的凯利泰,在基于对高分子材料科学方面的研究之上,其于2007年成为拥有完整的椎体扩张球囊部件自主生产技术和能力的公司,利用性价比和渠道的优势,开始了进口替代的进程。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冠昊生物,的身上,数据显示,2008年,冠昊生物硬脑膜补片的市场份额为32%,2010年为40%~45%;而对于如德国贝朗医疗、美国强生等进口品牌来说,2008年的市场份额还为45%,而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就只有25%~30%了。那么,这种故事是否能够重演呢?业内人士称,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说目前海南海药,子公司上海声力特的人工耳蜗产品,就正走在进口替代的路上。资料显示,上海力声特是国内第一个通过临床试验的公司,最有希望的竞争对手诺尔康可能要在2013年年底才能进入市场。

  据对新生儿、老年人构筑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的评估,预计近期每年的人工耳蜗需求量约为22.4万套,按照每套5万元的测算,市场规模每年有112亿元。“市场足够大,未来几年会有爆发式增长。”

2013年医疗器械在中国市场前景广阔分析

  而日前进一步收购秦明医学股权的乐普医疗,以75.1%的持股比例已经成为秦明医学控股股东,而秦明医学则拥有着国内唯一一张心脏起搏器批文。长期以来,中国心脏起搏器主要从欧洲进口,且进口量稳步增长,进口替代化一直是各企业致力发展的方向,而乐普医疗显然在这个领域有了先发优势。而据一些券商的研报称,目前秦明医学研发的双控起搏器,有望两年左右推向市场。

最新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