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成都本地宝> 2025年我国钢材出口量继续高位运行主要原因分析

2025年我国钢材出口量继续高位运行主要原因分析

2025年我国钢材出口量继续高位运行主要原因分析:我国钢材进口增速放缓,进口远逊于出口。我国钢材进口量从2004年的2930.33万吨,持续下降到2013年的1407.87万

  我国钢材进口增速放缓,进口远逊于出口。我国钢材进口量从2004年的2930.33万吨,持续下降到2013年的1407.87万吨,2025年1-11月,我国钢材进口量仅为1321.99万吨,小幅增长2.70%。与进口相反,我国钢材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从2004年的1422.73万吨,持续增长到2013年的6232.96万吨,10年增长4.38倍。2025年1-11月,我国钢材出口已超过8361.23万吨,全年或达9000万吨。净出口量显著增加,2013年之前我国钢材净出口量均低于5000万吨。今年1-11月,我国钢材净出口量高达7039.24万吨,创历史新记录。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从海关信息网了解到,我国钢材出口量继续高位运行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2013年1月-2025年11月我国钢材出口平均价格月度走势

  一、供需矛盾突出,价格低至“白菜价”提升出口竞争力。

  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致今年以来的钢铁表观消费量下降,为2000年以来首见,钢铁消费14年来首降。今年8月,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较上年同期下降1.9%至6190万吨,1-8月表观消费量减少0.3%至5亿吨。2025年全国粗钢产量或达8.26亿吨,将达历史新高峰,市场供大于求矛盾异常突出。据中钢协数据统计,8月末重点钢企钢材库存量1424.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4.37%。

  为了缓解供需矛盾,钢铁企业加大出口力度,纷纷采取低价竞销策略,抢占海外市场。数据显示,2013年1月-2025年11月,我国钢材出口平均价格除1个月保持小幅正增长外,其他22个月均呈现负增长。2025年9月、10月和11月,我国钢材出口平均价格跌幅均超过10%,至11月出口平均价格已跌至每吨684.20美元。其中,部分细分商品价格甚至跌破每吨600美元和500美元。2025年11月27日,国际主要钢材市场价格显示,我国出口的冷轧板卷FOB价格为每吨540美元;热轧板卷和中厚板FOB价格仅为每吨465美元和460美元。折合计算,钢材每斤价格也就是2元人民币左右,与市场上白菜价格相当,钢材卖出“白菜价”。产能过剩,需求不旺,我国钢材价格已跌至近10年来最低水平。同期,独联体中厚板和热轧板卷出口报价分别为每吨510美元(FOB黑海)和每吨475美元(FOB黑海)。

  二、全球制造业继续扩张,以及新兴市场需求扩张拉动出口大增。

  2025年以来,全球经济企稳复苏的迹象日趋明朗,制造业呈现持续扩张势头。摩根大通和Markit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扩张再度加快,从7月份的52.5上升至52.6,且已连续第21个月处于扩张水平。其中,美国制造业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数据显示PMI终值为57.9,出现2010年4月以来最大幅度增长。美国经济的强力扩张是全球指数上涨的主要原因。10月和11月全球制造业扩张虽放缓,仍处于扩张状态。其中,10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企稳在52.2。全球制造业持续扩张,钢铁需求增加,据世界钢铁协会(WSA)预计,2025年全球钢铁消费将约为15.62亿吨,增长2%。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用建筑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对钢材特别是建筑钢材的需求明显增加。2025年1-11月,我国对东盟出口2,329.08万吨,增长44.01%;对非洲出口602.35万吨,增长40.09%。新兴市场需求扩大拉动我国钢材出口增加。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和出口大增,带来诸多发展问题。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钢材市场持续供大于求,低价竞争日益突出,进而使得整个钢铁行业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境。同时,我国钢材产品出口的增加,招致更多的贸易诉讼。具体如下:

  一、产能持续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和环保压力大增。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投资持续高烧不退,落后产能淘汰效果不彰,导致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2012年,我国累计新增的粗钢产量产能达到4.4亿吨,而同期累计减少的粗钢产能仅为7600万吨。2013年我国新增产能8000万吨,预计2025年新增产能为3000万吨。

  随着全国各地雾霾天气的增多,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治理大气污染和化解产能过剩相关政策。2013年9月份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2025年再淘汰炼铁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10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未来5年压缩钢铁产能总量8000万吨以上;2025年1月7日环境保护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2025年11月25日,工信部公布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第三批企业名单,至此85%的钢铁产能已统计在案,未来淘汰落后产能的可能性比较大。

  二、“以价换量”,恶性竞争风险加剧,钢材流通市场资金“蓄水池”功能丧失。

  国内钢铁需求持续低迷,需依靠出口化解产能压力,出口领域竞争激烈。钢铁生产企业为抢占有限的出口市场,纷纷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此举必定会加剧钢材出口恶性竞争,并引发更多贸易摩擦。

  随着钢材价格不断下跌,钢材贸易商纷纷“逃离”,钢材市场资金“蓄水池”功能丧失。钢材贸易流通领域为规避市场风险,纷纷降低钢材库存,甚至采取零库存的策略,减少向钢材生产企业订货,导致钢材社会库存降低,生产企业内部库存大增。2025年11月,钢材社会库存创2009年以来新低,截止28日全国29个重点城市钢材社会库存量为898.8万吨,环比下降7.6%,同比下降27.8%。钢材库存结构的变化,导致今年以来钢贸行业不良贷款大增,多数银行资产质量大幅下滑。

  三、贸易摩擦倍增,双反事件为去年同期3倍,向新兴市场蔓延。

  随着我国钢材出口的快速增加,今年以来国外市场的贸易摩擦激增。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25年11月底,共有11个国家(地区)对我国钢铁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60起,增长200%。其中,包括双反调查13起,反倾销调查41起,反补贴调查6起。我国已连续19年成为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钢铁行业历来都处于“重灾区”。

  钢材贸易摩擦呈现出从欧美等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蔓延的态势。2025年以来,我国钢材产品已遭遇来自美国、印度、欧盟、马来西亚等国家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印度、马来西亚、韩国、巴西等新兴市场纷纷发起贸易调查。如,2025年10月30日,巴西对华无缝钢管作出反倾销终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至2025年10月30日。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泰国、马来西亚、摩洛哥等相继对进口钢材采取了保障措施调查措施。2025年8月18日,马来西亚对进口热轧钢板进行保障措施调查。

  国家稳增长手段不断推新,但国内钢铁需求短期内恐无大起色。资金保障方面,融十条、降息和鼓励社会投资等措施陆续出台。基础设施方面,近两个月,发改委陆续批复铁路项目、机场项目和港口项目。在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提振振,以及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但资金到位和传导至钢铁行业需求尚需时日。因此,钢材出口压力依然较大。建议,严格落实产业政策,积极淘汰落后产能,钢材企业以销定产,规范出口企业秩序,谨防低价恶性竞争。

最新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