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品牌百科> 如何精准买到最甜的瓜?什么温度下的西瓜最好吃?

如何精准买到最甜的瓜?什么温度下的西瓜最好吃?

如何精准买到最甜的瓜?什么温度下的西瓜最好吃?:西瓜,是夏天最受欢迎的水果。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在夏天噗噗噗吐西瓜籽的人,不足以语人生。中国人对瓜的喜爱,已经达到了痴汉的程度。数

西瓜,是夏天最受欢迎的水果。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在夏天噗噗噗吐西瓜籽的人,不足以语人生。中国人对瓜的喜爱,已经达到了痴汉的程度。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西瓜产量达7000

西瓜,是夏天最受欢迎的水果。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在夏天噗噗噗吐西瓜籽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中国人对瓜的喜爱,已经达到了痴汉的程度。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西瓜产量达7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但只出口了6万吨!因为剩下的6994万吨都被自己人吃了!算下来,中国以20%的人口吃掉了全世界60%的西瓜!

作为一个甘肃男儿,我从小每天都在瓜地里摘瓜吃瓜,像极了闰土与猹。然而现在不行了,因为西瓜实在太踏马贵了!现在买一个瓜动不动就要三十块简直是抢钱啊!我小时候在民勤瓜都是一毛钱一斤,三十块能买一麻袋!

我不可能因为瓜贵就要求自己变成一个无瓜的雨女,这就产生了一个终极的问题:如何用最省钱的方法吃到最好吃的西瓜?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颠覆你认知的实验和结论,保你以后买瓜买得好、吃瓜吃得香,成为顶瓜瓜的瓜娃子!

一、如何利用傅里叶变换判断瓜甜不甜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向来有买瓜前先拍一拍的传统。尽管完全不知道在拍啥,但不拍好像显得自己不够专业,很容易被卖瓜的骗的样子。

大多数人其实是瞎拍一通后选择最好看的那个,完全忘记了拍瓜的初心。实际上,拍瓜是一种古老的智慧,是靠声音的频率来判断这是不是个好瓜!

今天我们就用实验来重拾拍瓜的意义,教大家听音辨瓜!

【实验思路】盲买8个西瓜,拍打西瓜并记录声音频率,盲吃选出最好的瓜。两组数据对比即可得到,究竟什么样声音的瓜是好瓜!

【实验过程】买瓜——拍瓜——吃瓜——评瓜

为了保证实验对象的一致性,我们在同一水果摊购买了8个同一品种的瓜。水果摊上简直是乱瓜渐欲迷人眼,这么多瓜我压根抱不动

当我们在水果店外面抱着这么多瓜拍照时,路上开电动车的阿姨们都敏锐地察觉到了商机,纷纷停下来问我们今天瓜是不是降价大甩卖了...

随后将8只瓜拖回家,分别敲打每个瓜的赤道部位,用录音机记录声音。敲打时保持力道和节奏的统一,以哒哒哒哒哒为宜。

请忽略我宛如赵四般的走位

将录下的8段声波交给傅里叶去变换一下,把时域图转化为频域图,得到每个瓜被拍时发出的频率。

图左为3号瓜拍瓜波形,图右为频域图

下面就要评测哪个瓜是好瓜了!只见我手起刀落,动作潇洒灵动,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再选来4名味觉灵敏、刚正不阿的实验人员,蒙上眼睛避免和瓜进行眼神交流。为了消除主观偏好,我们采用双盲法理念,在人、瓜双方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试吃。

实验开始!

吃完后,再向被试人员公布西瓜编号,要求其根据口感打分。

一番紧锣密鼓的打分之后,我发现有些实验人员对西瓜过于苛刻,有些又过于亚东。我们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得到8个瓜的平均分

7号瓜以8分拔得头筹,1号紧随其后是个次甜瓜,3号排名最后,或许是个苦瓜。

现在再拿出经过傅里叶转换的频率,把瓜的甜度打分与之相对应,就能发现……

这特么完全没有关系啊!!!频率和口感的相关系数只有0.09,属于毫无相关的范畴,我迷茫了。

【实验结论】可能是我瓜拍的不好,也或许是实验人员不擅长吃瓜,我们这个实验没得出什么有用的结论。但实际上拍瓜是有文献科学依据的。

爱吃瓜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西瓜长的越熟,瓜瓤内部细胞越分散、弹性模量就越小。放张图大家感受一下:

如何精准买到最甜的瓜?什么温度下的西瓜最好吃?

参考文献:Kouno, Y., Mizuno, T., Maeda, H. & Akinaga, T. Internal quality analysis of watermelons by an acoustic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Japan. ACIAR PROCEEDINGS (1993) P392.

所以听声辨瓜是科学的!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直接参考民间拍瓜口诀:

像拍脑门那么清脆的是生瓜

像拍肚皮一般浑厚的是熟瓜

像拍胸脯那样好听的是甜瓜

买它!

不过脑门含水量比较多的就另当别论。

二、什么样的西瓜瓜皮少、瓜瓤多?

我们90后吃瓜,不仅追求甜美,还要追求划算。如果买了一斤瓜有半斤是瓜皮,买一斤藕有半斤是窟窿,这种情况谁都不想看到。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西瓜瓜皮少、瓜瓤多呢?经常买瓜的人都知道,尽管西瓜的模样变幻无穷,但总体上只分大小和圆椭,我们便以这两个维度来做测评。

【实验一:圆瓜&椭瓜】

在我们甘肃,瓜都长得是个大椭球的形状。但南方的小伙伴表示,瓜都是很圆很圆的。考虑到这种南圆北椭的现象,我们实验中特意挑了一个圆瓜和一个椭瓜。

接下来我们计算这俩瓜的瓜皮比。过程很简单,先把两个瓜称重

然后对着瓜皮就是一顿削啊!把削下的瓜皮称重,除以瓜的总重量,即得到瓜皮占比。

话说削瓜皮这种事还尼玛真不是人干的活啊

称出来重量是这样:

AMAZING!看到这个结果我当场目瞪口呆!谁能想到,一个椭瓜有40%的质量都是瓜皮呢!!!我花了30块钱,有12块用来买瓜皮了!现在我觉得我就是个瓜皮!

这一结论有点颠覆认知,但其实是非常合理的。众所周知,体积和长度是三次方关系。如果瓜肉的半径占整个瓜半径的0.8,那么瓜肉的体积就只占瓜体积的0.8^3=51.2%!而且瓜皮密度本来也比瓜肉大,算下来就更重了。

结论:买圆瓜,从品种上来看瓜皮比较薄,不至于浪费钱买瓜皮。

【实验二:大瓜&小瓜】

测量大小瓜的方法和前边一样,买来大小瓜、称重、称瓜皮。但在买瓜前需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算大瓜、什么算小瓜。

为了便于买瓜,我们以毕导的头为标准,比头大的就是大瓜,比头小的就是小瓜,跟头一样大的就称之为一个毕头士。

称重之后,大瓜重9.9kg,小瓜重2.05kg。本来我以为又尼玛要削瓜皮了,但经高人指点,发现把瓜正常吃完称瓜皮效果是一样的。

于是我先切开两个瓜,然后敞开肚皮把它们吃完,并保持在吃的过程中尽量不吃瓜皮,吃了瓜皮也要吐出来。

结果是这样的....

计算可知,小瓜的瓜皮占比仅为23.8%,非常划算!西瓜还是吃小的好!

再结合圆椭瓜的实验,可以得知小圆瓜才是性价比之王,绝不吃亏!买瓜就买小圆瓜!

三、什么温度下的西瓜最好吃?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王八配绿豆,千挑万选买回来的好瓜,一定要配上最优秀的吃瓜方法。从古至今,人们在吃瓜之前都会把瓜冷处理,有井的用井、没井的用冰,最好是用深井冰

这启发我们,温度对西瓜的口感有重要影响。那么究竟什么温度下的西瓜口感最好呢?作为一个深井冰,我决定探究一下冰到什么程度最好吃。

【实验过程】为了保证实验准确性,我买来了一只大小为一毕头的浑圆大瓜,将其切开分为4份,分别保存在常温、低温、零度、零下四种环境。

其中开着空调的桌面就是常温状态,低温、零度、零下组分别放在西门子冰箱的冷藏室、零度室、冷冻室即可满足

静置一天之后,对4种温度下的西瓜进行口感测评。

刚开始还越吃越好吃,但吃到了最后一个冷冻室的…我觉得自己仿佛是在啃冰渣子,此时手里的瓜无异于一块红色的冰渣渣!哪里还有个瓜样!

实验表明,随着温度降低,我的快乐在吃到零度室瓜时达到峰值,后来就骤减甚至对牙齿造成伤害。在此诚挚建议大家爱护牙齿、远离冷冻室,多吃零度瓜!

然后,我突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一直以来,我们只吃过冰西瓜,却没吃过热西瓜啊!明明都是瓜,烤地瓜、烤黄瓜这么好吃,西瓜烤起来应该也别有一番风味吧!

于是我立刻将之前剩的西瓜切一切、串一串,然后拿起家中常备的酒精灯作为稳定火源,架上小架台,开烤

可以看到,西瓜开始慢慢受热,西瓜中的水分正在已肉眼不可见的速度逐渐蒸发,烤着烤着我有种在烤羊肉串的错觉……大家看看,我发誓下边这个图真的是在烤西瓜……

在我快要拿不住西瓜的一瞬间,我当机立断盖帽灭火,并往嘴里送了一口火瓜

怎么说呢…甜倒是甜,但我仿佛在吃一团西瓜口味的卫生纸,我不禁疑惑起来,西瓜这么好吃为什么要烤西瓜…我还是建议大家让火归火、让西瓜归西瓜,烤西瓜什么的都去一边吧!

最新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