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商场如战场,往往风云变幻无常”。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残酷,各家电企业为了生存而战,他们绞尽脑汁想出绝招以制胜市场,或推出家电新品、或邀请明星代言、或上市、或融资等等这些大动作的背后,不同程度地折射出2013年整个中国家电业的情绪恐慌。平常时我们能看到的只有在镁光灯前光辉的一面的品牌,但是谁又能看到这些家电品牌崛起背后挥泪的心酸。恐慌已然成为事实,如何自救才是硬道理。在2014年如何转型升级成为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以下是2014年我国家电行业恐慌情绪分析,详情如下:
一、政策影响
1、家电节能补贴停止了。2013年5月27日,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联合下发通知,从2013年6月1日起,消费者购买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五类高效节能家电产品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政策。
2、五类家电实施新能效标准。2013年10月1日,包括平板电视、变频空调、洗衣机、吸油烟机、空气能热水器等在内的五类家电产品正式实行新能效标准,其中吸油烟机和空气能热水器的能效标准是首次制订并颁布实施。
二、新媒体崛起
电商时代的风云变化,实体店大鳄格力开始步入电商领域,专注IT电商的京东开始涉足家电、图书、服装,甚至全品类,电商带头大哥马云开始涉足移动电商,这一个个信号,告诉我们电商时代愈演愈烈。

三、经理人变革
家电行业正越来越由年轻人、懂营销特别是懂电商的人担纲高层领导,他们的思路必将影响家电企业未来的格局。比如:1、海尔集团掌门人新老交接。2、美的集团黄健辞去公司董事及总裁职务。3、原库巴高层出走国美在线。
四、跨界资本
整体上市、跨界整合、收购入股,哪里有市场热钱就会流向哪里,就怕比别人慢一步,资本市场也在不断恐慌着。就像是美的集团整体上市、惠而浦34亿元收购合肥三洋51%股份、阿里巴巴投22.13亿元入股海尔电器、还有三星以103亿日元注资夏普成为大股东之一。
五、销售渠道
大连锁要触电,电商要将触角伸得更远,深怕比别人做的少了而被甩开,于是更名、换新LOGO、扩大业务范围,整个2013动作不断。
1、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采取线上线下同价策略
2013年2月19日晚间,苏宁电器发布公告,宣布将公司名称变更为“苏宁云商”。进军国内零售业20多年后,苏宁将重心转移到既注重实体门店又注重网络渠道的“云商”模式。这也是作为中国两大连锁零售巨头之一的苏宁,在特定消费市场阶段,对自身大刀阔斧的重新定位与变革。
2、京东更换域名,采用新Logo
2013年3月30日京东商城正式将“360buy.com.cn”的域名切换至“jd.com.cn”,此外,“京东商城”这一官方名称将被缩减为“京东”,原先以蓝色为主调的“360buy”被更新成了一只名为“Joy”的金属狗,成为京东官方新的logo和吉祥物。此外,京东此次有意去掉“商城”两字,或是有意淡化其电商色彩,为其未来在物流、金融业务上的拓展做铺垫。
3、经销商纷纷触电
经销商的恐慌根源还是在于电商的强劲势头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实体店的生存已变的岌岌可危,大部分家电企业开始转战电子商务平台,经销商们也跟上触电了。
六、健康问题
2013年关注度最高的两个词雾霾和PM2.5,对健康的恐慌带动了消费者对健康家电,特别是净水器和净化器的爆发性需求。
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城镇使用桶装水的比例高达85%,使用净水装置的不足3%。2013年10月东兴证券发布报告称,我国空气净化器家庭拥有率不到1%。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27%和17%的占有率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知名企业飞利浦、安利、TCL或者不知名小型贴牌企业纷纷涌入两净市场,哄抢两净市场份额。
从2012年国内空气净化器市场总规模126万台和国内净水设备总规模260万台的历史数据来看,2013年空气净化器市场规模将达到240万台,同比增长90.5%,净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428万台,同比增长64.6%。
七、营销乏力
如果不烧点钱做营销,你都不好意思,于是乎找代言人、砸央视也成了企业不变的营销策略。
1、企业忙找明星代言。国内家电企业中进行名星代言的有很多,例如德意厨卫与吴彦祖、格力与成龙、韩电与张娜拉等等,苏宁、吉德洗衣机、申华电器曾都牵手孙俪,当然,还有一些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则是优秀团队,如美的与国家泳联、TCL与中国男篮等。
2、家电企业砸重金上央视广告。从公开的数据看,美的、格力、老板电器成为中标额最多的三家家电企业,中标额分别为3.81亿元、2.78亿元以及2.29亿元。美的再次延续了往年的大手笔,仅在新闻联播标版10秒广告六单元的竞标中,美的分别以7250万元、6800万元、6250万元竞得第二、三、五单元正一位置标的。此外,海尔、国美、创维、方太、海信的中标额也过亿元,分别为1.37亿元、1.31亿元、1.15亿元、1.15亿元和1.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