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3年国内航运发展新机遇研究解析

2013年国内航运发展新机遇研究解析

  • 更新时间 2025-07-13 08:18:07

  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8月22日,商务部宣布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在试验区暂停实施《外资企业法》等四部法律。10月1日试验区将正式运作。

  从字面上看,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不是区域性的,而是国家层面的。自贸试验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其核心是制度创新,而不是优惠政策。自贸试验区立意在于“开放”,而且其意义并不止步于上海,中央期待自贸区可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自贸试验区是在中国经济换挡减速过弯时期坚持改革开放的一项顶层设计,它产生的背景是中国正面临“二次入世”的危险。一方面,中国自2001年底入世至今十二年有余,入世红利基本消耗殆尽。近年来,受经济危机影响,发达国家为了促就业、稳定经济和遏制新型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断针对我国制造贸易摩擦,给我国有些行业造成巨额损失。另一方面,多哈回合谈判受阻,美国继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之后,又启动了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它是国际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自贸区FTA谈判,要将美欧之间的关税降至零,覆盖世界贸易量的1/3、全球GDP的一半。如果谈成,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世界贸易的标准、规则和格局。无论是TPP还是TTIP,中国都未被邀请。所以,TTIP被解读为美国有意孤立中国的新体系,将和TPP共同抑制新兴国家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进攻性地位,再次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驱赶到国际贸易体系的边缘。这两个自贸区是美国试图在WTO之外建立的规则体系,旨在重新定义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自贸试验区的设立,符合未来中国融入国际服务贸易和投资体系的全球化战略框架,是主动出招,也是迫不得已。在中国有可能启动加入TPP谈判的背景下,试验区有望成为中国加入TPP后首个对外开放的窗口。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深度解读

  一、自贸试验区自由在什么地方

  有人称其是“一简化六自由”:简化管理(主要是行政审批),使区内注册企业享受:(1)贸易自由;(2)人员进出自由;(3)货物进出自由;(4)服务进出自由;(5)货币流通自由;(6)货物存储自由,并使与区内注册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区外企业搭车也享受这“一简化六自由”。

  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作为自贸试验区挂牌后的运营管理机构,其在《上海综合保税区运行情况》中指出2013年上海综保区将推进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功能、扩大保税船舶登记试点规模、研究建立具有离岸特点的国际账户等十项功能先行先试。这被普遍解读为自贸试验区近期的工作重点。(1)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运作;(2)融资租赁功能全面发展;(3)以期货保税交割功能促进大宗商品产业集聚;(4)扩大保税船舶登记试点规模;5推动机场区港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6做大洋山保税港区国际中转业务;7全面推进亚太营运商计划;8探索“前店后库”联动模式;9试点全球维修检测业务;10研究建立具有离岸特点的国际账户。

  自贸试验区在实践层面将产生哪些影响?

2013年国内航运发展新机遇研究解析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总体规划立意高远,内容丰富。这28平方公里承载了太多的想像和期待。但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是个探索的过程,不是一场运动,在实践层面,它将会产生哪些影响,需要我们结合具体行业的特点,具体分析。下面主要立足金融、航运等相关行业进行分析解读。

  一自贸试验区将推动贸易升级

  无论从贸易额还是贸易量来看,中国已经是贸易大国,但并非贸易强国。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将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主要任务,配合贸易的转型升级,带动金融、投资等领域的进一步改革。贸易转型升级涉及两方面:其一是传统贸易业务的进一步开放,实现货物自由进口、储存、再出口和区内加工制造。这与目前已有的保税区的优惠措施并无本质的区别,但可能在放宽海关及关税管制方面会有进一步的举措。其二是伴随着贸易的发展,拓宽和发展上海在相关领域的地位。比如,自贸区提出将发挥外高桥、洋山、浦东空港三港联动作用,发展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国际航运经济等产业,将上海建立成一个国际航运中心。

  此外,在试验区或将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拓展专用账户的服务贸易跨境收付和融资功能,支持区内企业开展离岸业务。值得注意的是,还有望探索在区内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航运金融交易平台,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开展能源产品、基本工业原料和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扩大完善期货保税交割试点,拓展仓单质押融资等功能,将有助于上海作为自由贸易港的繁荣。

  二金融自由化意义深远

  金融市场的放开被认为是自贸试验区的最大看点,是关键点,更是难点。因为和新加坡、香港等自贸区相比,上海在金融领域的差距最大。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全面放开、市场化的重要标志。尽管细则尚未出台,本人认为,金融放开不会一步到位,而是小步快跑。利率市场化将给予企业更多的选择。但对于国有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意味着他们要和外资银行同时起跑,竞争压力非常大。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受浮动区间控制,都受央行的管理。在自贸试验区内实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将有利于人民币的国内、外市场价格接轨。人民币自由兑换意味着自贸区内的企业可以直接用人民币或者美金进行结算,而不需进行兑换,这将加快企业资金流转,降低汇兑损失的风险。另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过去因为境内企业无法境外贷款或者贷款受限,在中外存在利差的情况下,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可兑换在客观上限制了中国企业获得成本比较低的资金。资本自由兑换将允许境内企业境外贷款。另一方面,资本自由兑换也将大大简化境内企业在境外投资的手续,利于境内企业抢占海外市场。但是人民币资本项下的放开会引发资本外逃或热钱涌入的问题。而且,自贸区内外因政策差异会为套利创造机会。所以,金融的放开对政府部门的监管是个严峻的考验。从长期看,自贸试验区有可能会建设成为中国境内的一个离岸金融中心。

最新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