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3年家电业白皮书研究解析

2013年家电业白皮书研究解析

  • 更新时间 2025-07-13 06:03:08

  挥别高速发展的时代,今天的家电业不再存在虚无缥缈的“金矿”。纵观2013年,中国家电业“脉象”平稳,缓慢回暖,市场销量增长5%。走出政策扶持高峰期,家电企业再次回归残酷的逐鹿时代。

  产业结构升级、跨领域扩张成为家电企业拓展盈利空间的抓手,电商高速发展、互联网快速渗透成为全行业跨领域合作共识。美的整体上市、格力品牌多元化、海尔牵手阿里拥抱互联网、长虹家庭互联网转型……传统家电企业纷纷进入各具特色的转型期。

  阅读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16年中国家电模具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前景投资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这一年,是家电巨头彻底改头换面的一年。家电巨头掌门人几乎完成了新老一代的交接,第一代创始人退居幕后。杨绵绵淡出海尔,第二代掌舵者走向台前;格力灵魂人物朱洪江交棒铁娘子董明珠,“她”时代董明珠大胆操刀格力多元化;何享健交帅印于方洪波,首创家族企业向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转型新模式。三大巨头风格各异,却均堪称完美地解决了接班人问题。未来谁主沉浮,还看后来者如何主导企业在风云突变的市场中长久不衰。

  投诉率居高不下、超亿元骗补引发审计风暴、企业推诿责任…2013年家电业暴露的问题依旧触目惊心,健全标准在业界呼声中亟待出台,全行业规范有待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的携手共建。

  消费升级、房地产、基建以及城镇化带动家电业效益好转,这些美好的愿景没能在2013年彻底实现。同时,中国出口迎来“后制造时代”,家电业两极分化格局仍将延续。这一状况,将随着电商冲击的增强在2014年愈演愈烈。无疑,明年各大家电巨头将各显神通,最终仍落实在一个“变”字之上。

  家电,这个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充分的行业,在过去的六年,却也成为政策扶持最为密集的行业之一。2013年1月,家电下乡结束,6月1日,五类家电能效补贴截止,10月1日,包括平板电视、变频空调等在内的五类家电产品正式实行新能效标准。一轮轮政策退去和更迭,激发行业内在潜力,带动行业企稳回暖,也如同一个魔咒将行业的劣疾现形。垫付补贴占用资金、补贴程序繁琐、能效虚标泛滥,让政策落地与企业自身发展矛盾凸出,新的能效标准再次考验企业快速接招能力。

  所谓变相国策的能效“领跑者”制度或将不再实行,家电全行业将进入政策完全真空期时代。也意味着,家电市场化竞争更为充分。家长不管孩子了,让他们自己去摔打吧。家电政策是否该继续实施,一直备受争议。国家通过“有形之手”,极大地推动了家电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多家知名企业骗补近亿元,而这仅是冰山一角。在政策落地同时配套体系如何成熟值得深思,不能再让监管沦为一句空话。尽快化有形为无形之手才是上策,企业丢掉“拐杖”,以实力入局。家电产业竞争格局将在2014年更为明晰。群雄逐鹿,生死出英雄。

  从早期的参与者,家电大佬们早就不甘寂寞地有意加入行规制定者的行列中去,中规中矩的传统经营方式的企业在这个异业竞争、交织的特殊时代,将被远远抛在奔跑中的大部队的后面。

  于是,家电企业先从行业内部扩张、转型,黑电企业跨界发展白电,白电企业扩张到利润较高的厨卫和小家电。下游零售企业向着电商、区域家电零售连锁业务延伸开去。

  中国家电企业向来不缺少规模巨人,今天巨人们转动偌大身躯,准备迎接多变且充满挑战的新世界。9月18日,美的集团结束历时半年的涉及资产逾900亿元整体上市步伐,正式登陆A股市场,实现恢复性增长。美的集团一举成为A股最大的白色家电企业。

  但是,别忘了,在家电企业千亿俱乐部中,海尔、格力亦在蓄势待发,纷纷敲定冲击2000亿元规模的时间表。

  格力集团明推冰箱品牌晶弘,实则暗中启动多元化。海尔果断放弃收购GE家电,集团彻底从制造型企业向营销型企业转型,牵手有着强大数据平台的阿里,足可见其在家电C2B领域的野心。2014年整体家电市场将延续今年的特征,洗牌分化依旧还在悄然进行,家电巨头依旧凭借定价权维持格局弱平衡。

  逼近年末,“双十一”的井喷销量,让很多家电厂商乐此不疲。然而高销售量的背后,是惊人的高达20%的消费投诉。相当一部分商家有借机搞点带文学色彩的噱头依旧在家电的营销中扮演重要角色。家电依旧是消费者投诉重灾区。仅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家电类投诉量是投诉总数的21.3%,夸大维修实施、售后条款不明、拖延服务时间等问题依旧凸显,而2013年全年投诉量或将同比再增四成。

  常年以高投诉率占据榜首,年年遭遇炮轰,一度让家电业的服务体系面临尴尬局面,家电约束力从严迫在眉睫。从家电巨头破冰联手“三包”,到私人定制化,到实现智慧家庭互联。服务已不是简单的产品的维修、管理,而成为家电企业提供系统集成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的平台。

  2013年里,智能、4D和互联网等概念好似双刃剑。将自身发展与概念有效结合的企业,营收状况、发展前景更加良好。固步自封、独守传统销售网络的家电巨头,遭遇到竞争对手的联合绞杀。电商和家电之间的结合日臻成熟,2014年电商渠道对传统家电行业的冲击会更加严重,互联网销售将成为家电企业必须重视的“快捷方式”。

  对于家电核心技术而言,OLED的价值远远超于业界预测,对CRT的取代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三星、松下、TCL均在大力布局,普及终端。然而液晶面板似乎不甘于就此隐退,OLED能否真正完全取代LED,是否如终端厂商的4G时代成为家电厂商下一个分水岭,还需看市场演变。避免一拥而上,避免CRT悲剧重演,理性布局才是智者。

  从海外市场来看,过去一段时间,日本出现家电进口量大于出口量的状况,日企亏损不断,裁员、卖房带来短期业绩的改善却无法改变盈利江河日下的局面。中国家电企业在本土市场异常强势,然而未来在中国市场实现较大增长难上加难,家电企业从中国向海外市场延伸将成为趋势。中国企业加大国际开发力度,与韩企抢占日本份额的同时加快逐鹿国际市场。

  挥别2013年,涨价谁说了算?坚守传统和拥抱创新如何平衡?这些问题依旧将在2014年让整体家电业深思和探索。智者未必是强者,而强者必须是智者,通晓择机而动、通力合作,时刻保持创新、开放思维,才能在低迷中全身而退,在竞争中大获全胜。

  移动互联网一夜间浮现于传统产业的边缘,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渗透、靠拢。家电向智能化、IT化、网络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4G技术所带来的数据提升,加速家电企业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转型。

  在传统电视产业,今年整体电视总销量增速放缓,甚至萎缩、出现下降,家电企业纷纷调低今年销量。三块屏的迅速崛起严重挤压黑电第四块大屏空间,电视市场被平板电脑和手机分流。以电视为主的电视厂商利润趋薄,家电企业纷纷高举互联网战略,以电视带动周边产品销售。

  虽然起初大多家电巨头不愿承认,IT化依旧悄然在企业内部扎根、分化。在IT厂商叫嚣着进军智能家电领域,改变电视的传统玩法。家电巨头抬头以对,大度拥抱在今天早已泛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并向这个时代大声呼喊着携带互联网基因新家电形态的明天。

  从最早的冠捷3.6亿美元收购飞利浦平板电视,神舟、七喜、华硕推出液晶电视,清华同方、明基电视产品量级布局中国市场,众多IT品牌与康佳、创维、TCL的液晶电视站在一起。

  今天,一改保守态势,谷歌、苹果、联想、乐视、小米等互联网企业先后入局,升级传统电视的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引发同洲电子、百视通等各路资本追逐,阿里更是发布打通电视屏幕与电商后台及支付的智能操作系统,以颠覆者姿态、以低价策略叫板,并迅速抱团、结盟。而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代表小米的雷军与代表格力的董明珠高达10亿元的巨赌,也让国人领略到新一代互联网大鳄对传统家电业的虎视眈眈。

2013年家电业白皮书研究解析

  互联网巨头的冲击,触动了家电企业的神经。家电巨头选择各自不同的自卫与反击方式,原有的思维模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TCL、爱奇艺牵手、创维海尔与阿里结盟、长虹以家庭互联网布局客厅入口、海信康佳走了一条自我革命之路。

  在这场硬仗中,智能电视成为巨头们抢先布局的核心。谁在连接用户入口的智能电视的抢夺上占据上风,谁就能掌握更多的家庭入口。对终端的入口优势的共识,让各路诸侯在客厅战的争夺热闹非凡。互联网的进入,让各电视厂商意识到用户的存在,开始打造自身电视品牌的应用商店高附加值产品。未来,质的盈利、立体业务模式、新的服务体系升级在全产业链正在不断被催生。

  虽然涌入者众多,看起来很热闹,但是这个产业链上各环节盈利水平尚待突破,内容集成播控平台方往往被束之高阁。

  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家电厂商,风光无限的背后是物流、渠道、技术无法弥补的短板,单打独斗显然无优势可言。然而如何分享利益形成合力成为一道难题。这是一次长跑,仅仅才刚刚开始。

最新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