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文今年55岁,是宣化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十年前,年华正好的他如同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热爱的职业、美满的家庭,美好的生活带给他无限动力。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一切突然中断。
2025年4月7日晚上,张秉文加完班回家途中遭遇了车祸。昏迷了整整一周后,渐渐清醒的他不知道自己伤得到底有多重。有一天,他想起床,一下没有起来,两下还没有起来,亲人们躲闪的眼神让他意识到了异常,他下意识地用完好的右手摸索自己的身体,左腿空荡荡的裤腿让他懵了——左腿没了。
“秉文,你因公受伤,一定要好好地养好身体。”听着领导和同事宽慰的话语,张秉文一遍遍问自己“我还能撑起我的家吗?我还能回到我的公诉席上吗?我还能干什么……”躺在病床上的700多个日日夜夜,张秉文承受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病痛,还有精神上的磨砺。
“也有过消极情绪,但放弃不是我的性格。”张秉文说:“投身检察事业是我的骄傲,我就像灯捻上的油,与其挥发掉,不如燃烧自己,照亮周围。”五次大手术、装配假肢、艰难的康复训练……2025年3月,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拖着沉重的假肢毅然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从家到单位的距离约有五公里,没有直通的公交车。每天早晨,张秉文从家到公交车站要走一站多地,下车,还要走一站多地才到单位。拖着假肢,这条路他就这样走了八年。雨天,不但不能跑,还得更加小心地慢慢走着找避雨的地方。下雪天,最滑的是公交车车门口的地面,别人抬脚上去了,他常常迈上右腿,却滑得站不稳,拉不上左腿。最怕的是大风天气,特别是路口,四面风往中心灌,又没有扶的地方,他只能右腿弯一些,把假肢斜着,让身体重心降低,保持身体平衡。
“单位门口的地面雪天最不好走,滑的厉害,他们都不敢走,我走的最容易。”身体的限制让张秉文摸索出了好多走路的“诀窍”。门口的地面约有两米宽,遇到雪天,张秉文就双手撑着旁边的栏杆,左手用不上力,右臂几乎支撑着全身大部分重量,假肢离地,一推,保持平衡,身体便滑起来,过了这段儿,迅速调整站稳,还不忘调侃同事一句:“哥儿们,行不?”

张秉文的左腿属于高位截肢,剩余部分不足十公分,而且截面极不规则,假肢与伤口结合处经常会磨起水泡。他常常是回家后把水泡挑破,涂抹消炎药,第二天继续工作。假肢的维护费用也很可观,硅胶套是易损件,每次更换费用大约是一万元,正常更换周期是三至四年,由于张秉文使用频繁,磨损较快,每年都要更换,经济上的负担他从不向单位提。
公诉工作程序繁琐,阅卷、取证、提讯、出庭支持公诉……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有时候正常人都会感到疲惫,张秉文更需要付出数倍于常人的努力。领导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个相对轻松的工作岗位,他说:“人活着就要有一种信念。真正的战士不会脱离战斗岗位,继续在公诉席上奋战就是我的精神支柱和力量之源!”
重返工作岗位后,张秉文共办理各类公诉案件300余件400余人,成功追诉漏罪9起、追诉漏犯3人。
2025年8月,中央政法委和高检院督导组来到宣化,暗访政法工作。悄然坐在法院旁听席上的暗访组工作人员对公诉席上着装规范、行为严谨、控诉有力的张秉文当场表明身份并予以表扬。走下公诉席时,张秉文腿脚不便引起了暗访组工作人员的关注。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无不对他表示敬佩。
八年来,因工作出色,张秉文获得了很多荣誉。对此,他很淡然,他说:“荣誉是对过去的认可,也是对未来提出更高目标,我会对自己要求更严格、更高,无愧于检察官的使命与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