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4年中国房价或冷暖不均

2014年中国房价或冷暖不均

  • 更新时间 2025-07-14 11:57:04

  经历了2013年的火热,楼市的话题依然是地方“两会”的焦点。据报告网获悉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为86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4%,实际增速比上年加快4.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仍保持较快发展。那么,2014年楼市表现将何去何从?预测分析认为,2014年的房地产市场将根据各城市的供需关系出现分化,因此,地方的调控也将出现分化。

  2014年差异化调控思路仍将延续,各地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提到了调控重点,一线城市强调调控力度不变,但二、三线城市却透露出各不相同的信息。

  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多层次的住房供应将成为主流解决办法,限价、限购的单一思路将有所转变。

  差异化的房地产调控

  综合居民收入增幅,与各地房价调控目标相比较可知,北京、广州、深圳、上海四个一线城市均未完成房价调控目标;厦门、南京、郑州等二线城市也难完成调控目标。

  在此背景下,一线城市对房地产调控的表述更多,北京市市长王安顺1月16日在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北京将继续严格执行房地产调控各项政策措施,坚决保持房价基本稳定,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将严格执行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确保住房用地供应,并要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

  然而,作为2013年唯一一个在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同比呈下降态势的浙江温州,给温州的限购、限贷政策松绑,释放改善型住房的需求,再次激发市场活力。

2014年中国房价或冷暖不均

  解决市场购房需求

  以往围绕房地产问题的核心在于房价,但从目前地方“两会”的动向看,2014年房价问题无疑会有所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如何解决住房问题,增加供应被住房问题矛盾突出的地方视为一剂良药。

  预测,2014年,一线城市供应仍旧相对不足,北京和上海2014年预期供应仅分别相当于2013年成交量的91%和85%,如果考虑到这两个城市本地巨大的购房需求,以及对外来人口的强大吸附力,其市场实际潜在需求应远远大于当前年度成交规模。

  “解决楼市这个难题的思路有两个,其一是继续打压房价,其二是淡化对房价的管控,而力求解决市场的购房需求。”严跃进说,从目前各地政府的表态看,第二种思路更吻合楼市长效发展机制。

  房地产政策如今有一个鲜明转变,就是房地产要回归“居者有其屋”的基本需求,回归到城市空间的公平分配和使用上来,绝不能成为过度投资的渠道。房地产调控模式应该化整为零,如深圳的问题深圳解决,不必中央出政策。

  2014年中国房价将冷暖不均

  地方“两会”透出的差异化调控和强调供应的思路能否解决高房价问题?恐怕至少在一、二线城市很难毕其功于一役。

  “地方‘两会’的召开,对于熨平看涨预期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要想改变房价的运动轨迹,难度很大。”严跃进说。

  2013年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881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8%;土地成交价款9918亿元,增长33.9%,增速提高2.4个百分点。

  地方政府既要抑制房价,又要从土地出让中获得财政收入,这两个目标是互相矛盾和抵触的。此前高价位的拿地态势,会催生2014年房价进一步上升。

  2014年房价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趋势。由于楼市供应短缺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缓解,所以,随着春节后购房需求的复苏,银行贷款支持力度的增强,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加剧,或将导致房价环比涨幅再度逐步扩大。

  冷暖不均在2014年或表现得更加极端,从全国房地产市场看,很多城市的库存积压已经非常严重,局部三、四线市场或将酝酿崩盘风险。

  想了解更多房地产行业(报告)相关资讯敬请阅读报告网的《2013-2017年咸宁房地产行业竞争格局与投资策略研究咨询报告》。

最新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