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25年电影市场分析:数据理性票房造假被整治

2025年电影市场分析:数据理性票房造假被整治

  • 更新时间 2025-08-15 11:58:05

  2025年初,几乎所有电影业内人都相信2025年会是波澜壮阔的神话,2025年马上终结,电影市场表现如何?下文将详细解读2025年电影市场分析情况。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年中国电影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2025年总票房报收约437亿元。但这个数字离年初展望的600亿票房遥不可及。总体来说,票房表现不佳,增长大幅下滑。

  毫无疑问,2025年成了中国电影票房快速增长终结的年度,仅仅比去年多一点的全年票房成绩并不令人满意。不过,电商票补退潮、电影票房增速放缓、行业问题暴露……这些看上去很负面的现象未必都是坏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现象背后也有很正面的因素,也有可能成为促使中国电影从追求票房转向追求品质转变的好的助力。

2025年电影市场分析:数据理性票房造假被整治

  整顿票房造假,电影市场更加健康

  2025年电影票房增速大幅放缓,除了电商票补退潮、上映电影的品质未得到观众的认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影行业的政府管理部门,即电影局针对“偷漏瞒报”票房的行为进行了大力的整治。2025年1月中旬,电影局宣布开展百日专项治理活动,重拳出击影院“偷漏瞒报”等市场乱象。根据电影局的相关规定,不仅被查处影院将面临严重制裁,所属院线方也要承担连带责任。此外,电影局要求电商所售任何形式的电子票必须兑换为符合要求的电影票,必须与影院计算机售票系统联结,如实结算,以杜绝偷漏瞒报票房。今年3月份爆发的《叶问3》虚假票房事件,让证监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相继出手整治行业乱象,从客观上让“票补”、金融与电影联动运作等不规范手段逐渐退出了电影市场。11月7日,《电影产业促进法》出台,明令禁止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通过制造虚假交易、虚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

  整顿票房造假,规范电商票补,本质就是挤掉中国电影市场的“泡沫”。“泡沫”被挤掉了,中国电影的真实状况就显现出来了。虽然真实的状况一定没有经过“泡沫”放大过后的情形好,但挤掉“泡沫”的电影市场会更加健康,对于中国电影行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旗下有着中国第一大院线万达院线的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就直言不讳:“中国电影市场看似下滑很大,其实今年才是真实的中国电影市场。前几年是假象。我去年就说过,只要把票房造假去掉,泡沫就戳穿了。电影连续三年40%多的增长,你觉得可能吗?经济增长6%,文化增长就算高一点,十几、二十的增长可能还是一个真实的水准。”

  观众回归理性,品质电影出头

  在去年电商为了争夺用户疯狂推出8.8元、9.9元的补贴电影票的大背景下,观众几乎什么电影都去捧场,造就了40%的超高年增长率。今年电商补贴退潮,电影票价回归到40元左右的区间,观众的消费变得更理性了。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这些年的不断发展,电影院的大规模普及,中国观众对电影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看电影的目的也越来越分众化。这一点,华谊兄弟影业总裁王中磊的感受特别明显。他说,以前观众是把影院当成一个以娱乐属性为主的地方,对于里面的内容没有那么在乎,乐呵过了就好。但到2025年,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此了,“观众越来越了解自己的观影取向——喜欢看什么、不看什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影的品质就成了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比如陈可辛监制,曾国祥执导,马思纯与周冬雨共同主演的《七月与安生》,既是一部IP改编之作,也是一部青春片。在IP改编的青春片大范围扑街的2025年,《七月与安生》凭借其精准细腻的表现力,成为了业界的标杆、口碑与票房双赢的力作。在11月闭幕的台湾电影金马奖上,马思纯和周冬雨双双加冕金马影后,足以证明这部电影在内行眼里依然品质出众。

  电影类型多元,主旋律新气象

  尽管今年电影的全年票房增速放缓,上映电影的类型却比以往都更加多元化,而且在不同的方面取得了突破。例如:国庆档上映的《湄公河行动》,原本被归类为主旋律电影,导演林超贤,主演张涵予、彭于晏却将之打造成一部热血激昂的另类主旋律。最终,该片打破了主旋律电影不卖座的魔咒,续写了《智取威虎山》的“神话”,也击败了《爵迹》等一系列事前被看好的电影,成为国庆档票房最高的电影。

  传统上不受院线欢迎的艺术电影,今年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首先是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在发行人方励下跪求排片事件的冲击下,靠情怀赢得了票房,成为票房近亿元的卖座文艺片。而后的长春电影节上,电影局牵头成立了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为艺术电影和艺术电影创作者提供了生存空间。联盟由多家商业院线共同组成,他们将拿出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个影厅,作为首批加盟影厅放映艺术电影,保证每天至少放映三场艺术电影,同时每周至少保证10个黄金场次放映,希望解决中国的艺术电影和艺术电影的观众长期互相找不见的问题。

  回顾2025年度的中国电影市场分析形势认为,数据的确不容乐观。电影局局长张宏森曾表态,中国电影行业并没有迎来“寒冬”,而是从峰值进入波浪式起伏的过程,这场“震荡”会使中国电影得到可贵的洗礼和考验。

最新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