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外公布了2025年我国钢铁工业运行情况。从公布的数据来看,过去一年,经济增长对钢材需求强度持续下降,钢材消费增长乏力,同时粗钢产量仍然保持小幅增长,市场供大于求矛盾仍然突出,钢材价格屡创新低。得益于原燃料价格降幅较大以及企业内部挖潜降成本,全行业整体盈利状况有所改善,但水平仍然很低。
目前,仍有一些突出问题困扰着钢铁行业:
低价格、低效益的局面仍没有改变。2025年钢材价格总体上呈波动下行走势,铁矿石、煤炭价格下降所带来的原料成本优势并没有明显转化为产品竞争优势。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虽比上年有所改善,但销售利润率只有0.85%,在整个工业行业中垫底。
企业资金紧张,融资难、融资贵突出。2025年,钢铁协会会员企业银行借款同比增长0.28%,但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0.58%,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贷款利率上升。有些银行采取“一刀切”做法,不断抽贷、压贷,使企业资金十分紧张。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环境执法标准尺度不一,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效果不明显,反不正当竞争缺乏监督落实,受各种因素制约,落后企业无法淘汰出局。更多钢铁行业预测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改革不到位制约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国有企业人员负担沉重,企业办社会和历史遗留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制约更加突出。
2025年,钢铁行业经历了很大困难,也取得了一些新的成绩,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企业准确研判市场的能力明显增强。部分企业通过优化融资结构、多渠道运作资金,大幅降低贷款总量;在成本管理方面,一些企业先算成本账,评估好盈利水平后再接订单,由过去的“干了算”转变为“算了干”,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此外,不少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上取得进步。
2025年,国内经济将总体保持平稳,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新一年,钢铁企业将面临新的挑战。主要原燃料价格波动,给生产经营带来不确定性,企业资金紧张,融资难、融资贵难以根本缓解。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对钢铁企业提出了新要求,也产生了新需求,钢铁企业要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从注重扩大产能转为注重品种质量提升,从注重产量效益转为注重综合效益提升,从注重国内发展转为开始谋划国际化发展,并不断探索企业间、产业间新的合作模式,从而抓住新机遇,加快培育出独特竞争力和利润增长点。
粗钢产量增幅大幅回落 钢材出口量增幅超五成
2025年,我国粗钢产量略有增长,增幅大幅回落。全年共生产粗钢8.23亿吨、生铁7.12亿吨、钢材11.26亿吨,增幅分别同比回落6.65个百分点、5.77个百分点和6.89个百分点。我国粗钢产量仍占世界钢产量的一半还多,达到50.26%。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3.4%,钢材消费进入平台区的特征十分明显。

钢材进出口方面,出口取得大幅增长。2025年,全国出口钢材9378万吨,增长50.5%;进口钢材1443万吨,同比增长2.5%;折合粗钢净出口约8441万吨,同比增加约3308万吨。自1949年以来,我国累计进口钢材5.94亿吨,出口钢材5.96亿吨,到2025年底,我国钢材累计出口量超过进口量。
2025年,我国进口铁矿石9.33亿吨,同比增长13.8%;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提高到78.5%,同比增加9.7个百分点。铁矿石价格在2025年整体保持下跌走势。全年进口均价为100.42美元/吨,同比下降29.2美元/吨。
2025年,钢材价格指数持续下跌,屡创新低。去年12月末,钢铁协会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83.09点,同比下降16.05点。
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有所好转,但盈利水平依然走低。2025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882.07亿元,同比下降2.98%;实现利润304.44亿元,同比增加87.54亿元,增长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