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3年全球钢铁产业产能过剩情况分析

2013年全球钢铁产业产能过剩情况分析

  • 更新时间 2025-07-13 00:45:03

  中国钢铁产能占世界总产能近50%

  中国钢铁产量的增长在最近数年内加速:2006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为34%,如今已接近一半。这种增长源于高涨的国内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和汽车制造的需要。2006年到2013年,全球钢铁产量增长了25%,而中国则增长了75%。在新兴国家中,印度产量增长了60%,巴西增长了10%,俄罗斯减少了2%。

  以吨计的总重量看,工业化国家如日本的产量下降了7%,美国下降了13%,欧盟则下降了21%。他们的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份额均大幅下降,这三个国家的产量合计占全球比例为23%,远低于2006年的34%。

  全球钢铁需求放缓

2013年全球钢铁产业产能过剩情况分析

  截至2013年7月底的12个月里,只有两个国家的钢铁产量(需求)得到了增长:中国增长了6.5%、印度增长了4.3%。日本不增不减,而其他所有国家的钢铁产量均有所减少:俄罗斯减少了1%,欧盟减少了5%,美国减少了4.5%。

  从世界范围来看,2013年7月,全球钢铁总产量较去年同期仅增长不到2%,并且预计2014年增长约3%,这都低于危机前的年均增长率——5%。

  各地区产量水平存在差异

  为了把握钢铁产业的整体情况,我们需要将主要生产国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产量与现在的产量进行对比。在此期间,中国和印度分别增长了60%和40%,证明了这两个国家对产能的大量投资是正确的。工业化国家每年钢铁的产量与危机前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以2008年金融危机前与2013年的年度数据比较):日本的产量下降了12%,美国下降了15%,欧盟更是下降了23%。即使是俄罗斯和巴西,也分别下降了7%与3%。

  全球过剩产能达3亿吨

  2013年世界钢铁产量15亿,过剩的产能将近3.3亿吨,即平均产能利用率不到80%。平衡的状态是应为接近85%。北美已经成功调整了它的生产设备(过剩产能很少),但欧盟的情况却不尽相同,过剩的产能约为4000万吨。欧盟目前的产量为1.63亿吨,即产能利用率约为75%。大量的过剩产能显著存在于俄罗斯、亚洲和南美洲。但最严重的还是中国,由于近几年来投资的大量增长,其过剩产能激增至2亿吨,产能利用率不到80%。这应该已经达到峰值,因为中国政府已要求关闭没有盈利的、污染严重的小型工厂,并要求钢铁企业努力开拓中国以外的市场——虽然这可能意味着使世界市场失去平衡。

  价格下降导致利润暴跌

  在2007年到2008年间,受益于较高的钢铁价格和稳定的需求,钢铁制造商公布的利润率(营业利润/收入)总是能轻松超过10%——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每年平均的利润率一直高于5%。快速增长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中国,中国投资兴建了大量的钢厂。虽然一些地区还未从危机中复苏——如欧洲,其2013年的需求较2007年低了25%,但另一些地区的生产能力却没有停止扩张,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

  在过去两年间,过剩的供给及其引起的销售价格的下调,使得钢铁企业的利润率走低。比如,按地区来看,从2008年到2012年,中国大型钢铁制造商的利润率从高于8%下跌到了1.3%,美国从奖金13%下跌到了不到4%,欧洲从12.6%下降到了3%。日本钢铁制造商的利润率最低,2008年为7%,2012年为0.8%。在这种情况下,为数不多的企业重组看起来是远远不够的。

最新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