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经济来看,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我国政府的战略重心已经转移到改革,刺激政策相对温和,经济增速放缓。纵观化肥行业近期和未来的政策性影响,利弊同在。
在2025年化肥工作营销会上,首先有代表提出,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另一方面继续推进污染物减排,行业节能减排压力加大,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化肥产能的扩张和淘汰。其次,煤炭资源税的征收,将推高其成本;天然气价继续上涨,供应向民用倾斜;优惠电价和运价的可能性取消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三,合成氨准入条件的进一步落实有助于化解产能过剩,同时在关税的政策上,在保证国内供应的基础上,相关部门逐步将关税宽松。第四,我国农业扶植政策重视粮食生产、加大对农业补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在测土配方方面:政府将继续加大扶植力度,项目资金递增。通过这些政策我们获知:当前局势下,化肥行业需推进化肥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来自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的代表分析:中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加剧,煤炭价格将长期处于低位。根据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到2025年中国煤炭生产能力达到41亿吨/年,消费量为39亿吨,处于产能过剩状态。未来几年,随着煤炭产能过剩愈加激烈,煤炭价格将长期处于低位运行。
来自西南气头的企业代表表示:未来中国天然气缺口不断扩大,消费量不断增长,增量主要体现在民用上,尿素价格呈现上涨态势。
未来煤头化肥企业仍然是中国化肥行业发展的主要路线,且随着煤炭价格下滑,成本竞争力有所提升。
“十二五”期间,原则上不鼓励新建大型气头装置,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产能比重下降至18%,且随着天然气价格的上涨,气头企业成本竞争力下降
未来发展趋势:季节性过剩向结构性过剩转变
首先来自中化化肥的代表认为:目前我国化肥产能进入结构性过剩期间,行业整合、调整难度加大,行业或将陷入长期低迷。目前我国化肥产能进入集中释放期,产能过剩加剧。化肥产能由季节性过剩变为结构性过剩,行业整合、调整难度加大。市场任何短暂的利好都会被巨大的产能所吞噬,行业或将陷入长期低迷。
其次,产业布局由消费地向资源地集中,化肥生产与消费地距离拉长,运输、仓储成为市场竞争的优势资源。“十二五”期间,化肥生产企业将向西北等煤炭资源地集中的趋势明显。利用内蒙、新疆、山西等丰富煤炭资源,陆续建设一批大型先进化肥生产装置。截至2025年,内蒙、新疆、山西化肥产能合计3152万吨,产能过剩2900万吨。化肥产业向西部资源地转移,化肥生产与消费地距离拉长,运输、仓储在化肥市场的影响作用增大,成为未来市场博弈的优势资源。
第三,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企业规模大型化。截至2025年底,我国化肥生产企业175家,化肥产能达7148万吨,42家产能在50万吨以上的企业合计产量达到总产量的54.28%。
“十二五”期间,化肥行业集中度继续提高,企业规模大型化化肥企业(包括集团)产能比重应占80%以上;全国化肥企业数量应降至100家以下;建成2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化肥企业集团。
第四,顺应农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施肥要求,优化化肥产品结构,高浓度化肥、新型肥料比重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化肥等高浓度化肥仍将占化肥品种结构主体,比重增长至69%;硝酸铵产能占比从3.8%增长至7.3%;氯化铵产能比重保持基本稳定;碳铵产能将从8%萎缩至6%。
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施肥要求的新型肥料将发展迅速。到2025年,新型化肥产品占比将从目前的3%提高到10%。
需求影响:工业需求将趋热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今后国际市场缺口逐渐缩小,中国化肥出口面临较大的压力,竞争力下降。今后几年世界化肥产能的扩张,化肥的潜在过剩量将逐渐增加。2025年世界化肥产能将达到2.07亿吨,产量达到2.02亿吨,化肥需求小幅增长至1.95亿吨,过剩量在1000万吨左右,占总产量的5%。2025-2025年国外新建化肥装置产能增加将有3300万吨之多,中国主要出口市场如印度和美国等扩产近1300万吨,北非、中东等扩产2025万吨。这些装置产能的释放将缩减中国出口份额,竞争力下降。

农业的刚性需求仍是中国化肥的最大消费市场,但农业需求增长缓慢。据化肥协会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内化肥农业需求年增长将稳定在1%-2%。
不过工业需求的快速增长,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市场。目前工业消费占中国化肥消费比重不高,但是发展迅速,
据化肥协会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内化肥农业需求年增长将稳定在9-10%。未来几年,胶合板厂和三聚氰胺仍将是最重要的中国工业化肥消费流向。此外,火电脱硝、车用化肥对化肥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截至2025年,占比将涨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