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蛋白又分浓蛋白,稀蛋白。浓蛋白:靠近蛋黄的部分蛋白,浓度较高。稀蛋白:靠近蛋壳的部分蛋白,浓度较稀。一下内容就是2025年中国鸡蛋发展现状分析。
养殖蛋鸡多年的薛静桂有这样的感觉,“今年上半年效益比往年同期略有下降。”薛静桂经营的是养鸡合作社,目前拥有1万多只鸡的规模。

而薛静桂的“感觉”也正是杨宁他们所预料到的。“经过对企业、市场调研和分析,一般认为蛋鸡养殖业的效益起落周期为3年左右。根据监测数据,预计2025年蛋鸡养殖效益将下降。”杨宁表示。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鸡蛋的研究报告:2025年鸡蛋加工产品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25年五喷头鸡蛋专用喷码机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中国五喷头鸡蛋专用喷码机行业发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十三五五喷头鸡蛋专用喷码机行业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25年中国五喷头鸡蛋专用喷码机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更多农林牧渔行业分析
虽然2025年蛋鸡产能下降,导致鸡蛋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但全年蛋鸡产业生产效益良好,鸡蛋和淘汰鸡价格处于历史高水平,尤其8月份鸡蛋价格创历史新高为10.71元/kg。”杨宁说。
据了解,2025年商品蛋鸡养殖利润超过30元/只,蛋鸡业也成为畜牧行业中效益最好的一个产业。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分析,由于2025年蛋鸡产业的高收益调动了蛋鸡养殖的积极性,造成了今年前5个月产蛋鸡存栏和鸡蛋产量上升。
根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对全国100个蛋鸡养殖县的监测数据,5月份产蛋鸡存栏1491.43万只,环比增加1.2%,同比增加8.9%。
“目前产蛋鸡存栏处于近两年较高水平,预计后两个月鸡蛋价格会继续走低,养殖效益显着低于2025年。”王俊勋进一步分析说。
杨宁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蛋鸡行业已基本完成了良种化、专业化、设施化和市场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业内分工体系。
在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秦富看来,金融危机后,我国蛋鸡产业恢复较快但市场稳定性较差,鸡蛋价格波动频繁,养殖效益大起大落。“可以说,我国蛋鸡养殖虽然在阵痛中逐步推进了行业内部的整合,但也带来了养殖户利益受损、市场供应不稳等负面影响。”
育雏是最大问题
近年来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20万只左右的祖代蛋鸡。然而,美国发生禽流感疫情,国家质检总局和农业部2025年1月9日发布公告,禁止从美国进口活禽、种蛋及禽产品,严重影响部分祖代蛋鸡场的正常生产和经营。
不过,“国内自主育种近年来的长足发展能够保证祖代蛋鸡的生产能力,良种的供应在数量和质量上是完全有保障的。”杨宁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道。
据了解,2025年,全国新增祖代蛋雏鸡55.96万套,在产祖代蛋种鸡存栏63.03万套,父母代蛋种鸡存栏1700万套,商品代产蛋鸡存栏11.70亿只,鸡蛋产量约为2100万吨。
由于我国种鸡生产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尤其是祖代,致使父母代雏鸡价格长期低迷。
杨宁分析说:“此事件有可能减少国内祖代种鸡的存栏量,恢复父母代雏鸡价格。同时,也凸现发展自主育种对种业安全的根本性保障作用。”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鸡蛋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在国家政策鼓励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下,我国蛋鸡育种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成功培育了花羽产粉壳鸡蛋、白羽产粉壳鸡蛋、红羽产粉壳鸡蛋等蛋鸡优良品种,国产蛋鸡品种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
“种鸡遗传水平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杨宁指出,特别是《全国蛋鸡遗传改良计划(2012~2025)》的实施对推动种业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据了解,国家蛋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推广目标是建立15个国家蛋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单场年推广商品代雏鸡不低于2000万只,全国产蛋鸡存栏约10亿只,年更新雏鸡量10亿~12亿只。发展目标是占全国商品雏鸡总量的50%以上。
“我国的种鸡产业应实现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盲目扩张饲养规模和引种量的时代已经结束。”杨宁表示,应实施从增量发展到存量调整,产业进行整合、联合与兼并,行业进行竞争与合作。
标准化模式是方向
对于蛋鸡产业的发展方向,杨宁认为,由分散的小规模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饲养转变,是我国家禽生产的发展方向。“许多地区均已经认识到规范家禽养殖条件和生产过程,实现家禽养殖标准化管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与此同时,秦富向《中国科学报》表示,农业部也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据了解,农业部从2010年开始精心选点,现场示范,交流研讨,全面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在制定下发的《农业部关于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畜禽标准化生产。
据介绍,蛋鸡产业技术体系一个主要任务是配合农业部做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撑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我们现在推动的主导模式,不是一下子跳到像美国单场几百万只规模那样的蛋鸡养殖模式。”杨宁表示,国内蛋鸡单场超过100万只规模的也就十来家,占总量比例很小。
而现在国内蛋鸡平均规模很小,单场的饲养量有5400多只。“这就是我们产业发展的现状,起点很低,这是很现实的约束因素。”杨宁表示。
“我们希望推动一个适度规模发展。”在杨宁看来,国内蛋鸡产业升级走欧洲模式较为稳妥,“在中国家禽流行病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单场大规模养殖不太可能。”
蛋鸡标准化该如何发展?杨宁建议,前提是蛋鸡饲养总量保持基本稳定;现状是新建大型标准化蛋鸡场在增加,产能增加会导致鸡蛋供过于求;核心问题是如何淘汰落后产能;不能完全靠市场调节,主管部门和协会应该出台政策,通过环保限制、奖励等引导淘汰落后产能,为标准化建设腾出至少20%的产能空间。
据悉,我国蛋鸡规模养殖标准化创建已取得显着成效,在全国范围内已确定了520多家蛋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场。
蛋品深加工成趋势
“总的来看,蛋鸡产业虽遭遇困境但仍继续发展,虽有收获却也面临新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蛋鸡深加工能力不强,企业需要新的盈利点。”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新天分析说。
以鸡蛋加工制品率为例,世界发达国家鸡蛋加工制品率平均达到20%,同时,蛋品的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及其他行业,而我国蛋品的加工制品率仅在6%左右,现在蛋品深加工比例还不足2%,市场主要以消费蛋类的初级产品——鲜蛋为主。
王俊勋指出,当前中国蛋鸡行业的消费增速随着生产增速的放缓而减缓,多元化、差异化需求增大,蛋鸡行业经营模式创新加快。
据了解,蛋鸡的料蛋比在1.8~2.2:1之间,远低于肉牛料肉比(8~10:1)、生猪料肉比(3:1)。鸡蛋不但是优质、价廉的动物性蛋白食品,同时也是现阶段解决我国居民蛋白质供应的主要来源之一。
“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快蛋品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技术转化速度,扩大新产品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增加蛋品附加值。”秦富说。有关更多鸡蛋的行业资讯信息请查看中国鸡蛋加工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
实际上,受传统鲜蛋饮食习惯和滞后蛋品加工技术的影响,我国蛋制品消费比例长期以来一直不高。秦富进一步分析说,随着蛋制品深加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过初级加工或深加工的半成品、再制品、精制品及其他以禽蛋为主要原料的新产品不断涌现,我国蛋制品消费将会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