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讯,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剧烈变革。燃油车销量持续走低,自主品牌加速崛起,合资品牌通过"一口价"策略发起反击,在新能源浪潮中争夺市场份额。这一轮行业洗牌不仅重塑了传统汽车的价格体系,更推动着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重构的深层变革。随着政策呼吁建立油电公平竞争环境,燃油车市场的生存之战已进入关键阶段。
一、价格透明化策略重塑市场格局
2025年全国燃油车销量跌破1200万辆大关,合资品牌市场份额持续缩水。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2月自主品牌零售量同比增长51%,市占率突破65%。在10万20万元的核心价格区间,自主品牌市占率从两年前的不足60%飙升至75%,而主流合资品牌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面对市场倒逼,别克率先实施"一口价"策略打破传统定价模式。以昂科威Plus为例,16.99万元的统一售价使其销量实现翻倍增长,并带动品牌2月整体销量同比增长超200%。通过消除经销商议价空间,这一模式使库存周转率提升30%,客户满意度与单客价值显著改善。随后,君越、君威等车型将价格下探至10万18万元区间,直接切入自主品牌腹地。
二、合资品牌集体转型与行业新范式探索
在别克示范效应推动下,大众、丰田、日产等主流合资品牌纷纷跟进"一口价"战略。途岳新锐以7.99万元杀入A级车市场,锋兰达、轩逸等车型通过价格调整守住销量基本盘。豪华阵营如奥迪Q7、路虎发现运动版更是一口气降价8万22万元,将售价拉至历史低位。
数据显示,这一策略短期内提振了部分品牌表现:2月一汽大众、上汽大众销量同比增长显著,经销商库存系数同比下降7.5%。但价格战边际效应已显现——某法系品牌曾通过9万12万元降价刺激销量暴增436%,却在后续陷入持续低迷。行业观察显示,单纯依赖价格手段难以解决产品力与品牌势能的深层问题。
三、价值重构与油电同权的未来方向
当"一口价"成为行业标配,合资品牌的突围需要更系统性变革。头部企业开始聚焦智能化升级:大众计划通过本土化研发打造符合中国需求的智能座舱;别克则推动产业链利益链精简,在服务端提升附加值。
政策层面呼吁建立油电同权环境的声音渐强:包括税收公平、技术标准统一及限购限行政策调整等方向。工信部明确表示,需同步推进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并激发传统能源产业转型活力。
总结:在新能源不可逆趋势下,燃油车市场正经历从价格体系到价值生态的全面重构。合资品牌通过"一口价"策略赢得短暂喘息空间,但长期生存仍依赖产品升级与政策环境改善。随着油电竞争进入新阶段,行业需要更系统性的创新突破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