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营养素,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这两者虽然都能促进钙的吸收,但在来源、结构及生物利用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维生素D2主要来自植物,尤其是某些酵母和蘑菇,而维生素D3则主要来自动物来源,如鱼肝油和紫外线照射的皮肤合成。
在生物利用度方面,维生素D3的效果更为显著。研究表明,维生素D3在提升血液中的25-羟维生素D浓度方面比维生素D2更有效。这意味着,在相同剂量下,维生素D3能够更好地提高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从而对骨骼健康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 特性 | 维生素D2 | 维生素D3 |
|---|
| 来源 | 植物和酵母 | 动物(鱼肝油、阳光) |
| 生物利用度 | 较低 | 较高 |
| 稳定性 | 不如D3 | 较高 |
| 推荐用途 | 补充植物性饮食 | 常规补充 |
| 转化效率 | 需更多转化 | 直接使用 |
| 市场供应 | 常见于植物补充剂 | 广泛应用于补充剂和食品强化 |
虽然两者都可以有效提升维生素D水平,但在选择补充剂时,建议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和健康需求进行选择。对于素食者来说,维生素D2可能是更为合适的选择。而对于普通人群,维生素D3因其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往往被视为更佳的补充形式。了解这两种维生素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合理的营养选择,促进整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