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2月12日美国媒体报道,中国11月份粗钢产量创下2013年以来的单月最低,产量下降部分原因来自于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因为政策推行限制了钢铁的产能。
12月11日《华尔街日报》报道还指出,中国钢铁产量大约将近占全球产量的五成,钢铁产量是工业需求的风向标,并影响着国际铁矿石价格。中国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11月份中国钢铁产量为6090万吨,较10月份下降6.5%,为2012年12月份以来的最低单月产量水平。
有相关分析师称,钢铁产量的下降部分原因是,冬季建筑和其他项目建设活动放缓,导致钢铁需求减少。
另据悉,中国钢铁行业也面临其他挑战。中国领导人希望把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驱动转向由内需和本地创新拉动。投资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刺激钢铁行业等重工业的需求。
11月中国政府还公布了压缩钢铁产能的新政策,其中包括延长停止审批钢铁项目的期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9日发布报告称,随着一些地区执行严格的环保政策,部分钢厂已开始停产。

有关部门也着手关闭一些钢铁企业,11月份拆除了河北省北部的一个钢铁生产设施。出于控制污染等目的,政府一直在致力于压缩钢铁产能。
相关分析师预计,从长远来看,这一趋势预示着铁矿石和其他钢铁生产投入原料的需求将出现下降。随着中国经济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型转型,预计对金属的长期需求增长将放缓。但是也有一些观察人士表示,目前这种经济战略的转变还不会对钢铁制造商产生重大影响。
鉴于被关停的河北钢厂的年产能不足700万吨,而全国的年产能估计为10亿吨。相关分析师提出,遏制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努力在2014年不大可能取得任何进展。
尽管11月份的产量下滑,但是中国今年的钢铁产量仍有望超过去年7.165亿吨的产量,创造年产量纪录。今年前11个月中国的钢铁产量达到7.13亿吨,因第三季度产量较高。中国继续依赖刺激基建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这支撑了对钢铁和铁矿石的需求。
中国11月份进口铁矿石7780万吨,大部分来自巴西和澳大利亚,进口量创月度纪录。这提振铁矿石价格由今年早些时候的跌势中反弹。钢铁厂通常会在年底时囤积铁矿石,因为受寒冷天气影响,国内矿山的产量下滑。
中国政府在夏季推出了方便公司进口铁矿石的政策。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新政策7月开始生效后,又有68家进口商获得了铁矿石进口资质,之前拥有该资质的进口商只有118家。
毫无疑问,降低对重工业的依赖程度可能导致中国整体经济增长放缓,这对于钢铁和铁矿石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这也是需要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