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食品价格普遍上涨_通胀预期管理有待加强

食品价格普遍上涨_通胀预期管理有待加强

  • 更新时间 2025-03-30 23:26:10

进入12月份以来,在山东、广东等许多地区,在大豆油等食用油价格上涨的带动之下,许多农产品价格上涨势头很强劲。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罗宇凡、苏万明)岁末,我国食用农产品价格出现普遍上涨。食用油、粮食价格稳步提升,甚至连不起眼的大蒜、辣椒价格都创下了新高。与之前成品油价格、天然气价格、非居民用电价、水价等已经上涨的资源类产品相比,食用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引发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在CPI统计权重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食品价格上涨会否将物价推向新的高度?对通胀的预期是否会转化为现实?对民生造成的直接影响该如何解决?食品价格上涨究竟意味着什么?

  食用农产品价格“涨”声一片

  记者日前从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了解到,在整个11月份,新发地市场46种蔬菜中无一降价,其中42种蔬菜上涨,4种持平。反映到加权平均价的走势上,11月末比月初价格上涨了36。31%,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3。57%。

  8日商务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11月30日至12月6日)全国商品市场总体运行平稳。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上涨1%,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1%,涨幅回落0。6个百分点。

  在57种主要食用农产品中,价格周环比上涨的有43种,占75。4%。其中,蔬菜价格涨幅较大。18种蔬菜批发价格平均上涨6。2%。肉类价格稳中有涨,猪肉、羊肉批发价格分别上涨1。4%和0。3%。粮食价格再次小幅上涨。食用油价格普遍回升。

  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的监测显示,今年11月份,粮食、鲜蛋、鲜菜等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4%、5。5%和18。6%。同时,监测显示,8月份以来,我国食品价格开始整体高于去年,8月、9月、10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0。5%、1。5%、1。6%。

  进入12月份以来,在山东、广东等许多地区,在大豆油等食用油价格上涨的带动之下,许多农产品价格上涨势头仍很强劲。

  价格上扬引发通胀担忧

  在中国CPI构成的八大类商品中,食品类权重就高达34%。此轮食用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扬,结合此前已经出现的成品油、天然气、非居民用电等资源类价格的上涨,人们对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担忧越来越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表示,目前中国面临物价上涨的三方面压力:一是输入性通胀。社科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和波动受国际共同因素变化影响的比例均已超过50%,这使中国很容易受到输入性通胀的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6年丰收,丰富的库存使得粮食价格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但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尤其是石油价格的上涨,对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形成了较大的上涨压力,很可能会反映到粮食价格上。二是在部分领域、部分产业,也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比如极少数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造成了国内物价的波动,这种现象未来还有可能发生。三是货币供应的影响。年内货币供应量的猛增,也会对物价上涨产生压力。

  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我国已经出现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的迹象,近几年内,国际粮价“单边”上扬已成定局,因此,即使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封闭运行的特点仍很明显,即使国内农产品价格不明显跟涨,也会存在很大的上涨压力,会对其他产品价格有很强的牵引作用。

  不过,多数专家仍认为,我国明年出现物价大幅上扬的可能性仍然不大。李扬解释说,在实体经济领域,基本上是供过于求,“供过于求的影响可能会强于货币供应量增多的影响”,也就是说,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物价水平显著变动主要表现在CPI和PPI所覆盖商品上的可能性不大,“恐怕更多会表现在资产价格上。”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铁岗说,在我国的粮食等许多领域,产品充足甚至供过于求的基本面仍未改变。同时,相比前些年农产品供给比较短缺的年代,目前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其成本推动作用已经小了很多。此外,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上的储蓄率和去年底以来中国较为疲软的出口增长,也是抑制通胀的有利因素。

  “一年多来,我国CPI连续负增长,到明年也不大可能出现强劲反弹从而引发明显通胀。”李铁岗说。

更多食品行业研究分析,详见《食品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食品价格普遍上涨_通胀预期管理有待加强

最新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