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新机遇

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新机遇

  • 更新时间 2025-03-30 15:30:48

中节能宿迁生物质电厂副总经理纪兆银说,该电厂2025年5月正式运行,是苏北第一家生物质电厂,2025年电厂发电量约为1.57亿度,2025年预计还将增加。该电厂还是中国最早一批参与联合国清洁机制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每年还有一笔不小的碳汇收入。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在生物质电厂项目比较密集的宿迁,生物质发电“投产必亏”已成历史。

宿迁方圆100公里的辖区里共有凯迪控股、中节能、江苏国信泗阳、沭阳光大、嘉豪泗洪五家生物质发电厂。其中,前三家已投产。宿迁市发改委能源处处长崔文春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除凯迪和中节能电厂能赚钱外,江苏国信泗阳生物质电厂表示从2025年11月开始能盈利,但全年算下来仍是亏损。尽管如此,崔文春表示,当地政府已基本不担忧生物质电厂“不赚钱”问题。

从“宿迁样本”把脉生物质发电产业

政策给力告别全行业亏损窘境

“12月24日,我们厂结束了2025年的负荷运行年度,进入全年电量核算。”在凯迪宿迁生物质电厂调度室里,胡锋指着负荷显示器说,电厂两台1X12兆瓦机组2025年的利用小时数达7600小时,远超6000小时的设计利用小时数,发电量接近1.8亿度。

该电厂两台机组于2025年初投产,第一年运行就实现超过1300万元的净利润,这还不包括未来每年超过上千万元的碳汇收入。离凯迪宿迁电厂不到20公里的中节能宿迁生物质电厂2025年发电小时数也超过了6500小时的设计能力,全年发电盈利超千万,加上碳汇收入,收入在2025万左右。

然而,生物质发电产业的亏损问题一直是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绊脚石”。近五年来,我国生物质发电项目从蜂拥而上到无序竞争,一度出现全行业亏损局面。目前,我国大约有100多个生物质发电项目投产运营,但绝大多数处于亏损边缘。不少电厂因燃料不足或成本过高,不得不依靠政府补贴度日,生物质发电产业也因多方质疑而几近停滞。

2025年以来,随着生物质发电上网电价的明确以及当地燃料供应市场渐趋发育成熟,宿迁开始出现生物质电厂盈利样本。业内人士称,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生物质发电产业有望加速前进。

事实上,在业界对生物质发电从概念落实到产业充满怀疑时,随着燃料供应市场逐渐形成,生物质电厂盈利状况稳步好转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

并非生物质电厂们过于“低调”,而是当时对生物质发电的电价鼓励政策存在误导。按照当时的政策,生物质发电的上网电价依据当地的脱硫电价再加0.25元/千瓦时,在此基础上,对依旧亏损的生物质电厂再上调上网电价0.1元/千瓦时。

如此一来,全国生物质电厂呈现遍地“亏损”。但随着2025年7月份启动0.75元/千瓦时的统一上网电价政策,对生物质发电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更大,环境也更公平。此后,除非是央企旗下“亏得起”的生物质电厂仍在亏损,大部分生物质电厂各显神通,在同一个擂台上“华山论剑、一决高下”。电价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谁的成本低,谁就能挣钱。

在生物质电厂项目比较密集的宿迁,生物质发电已走出“投产必亏”的尴尬

燃料暗战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在生物质电厂的总成本中,燃料成本占了七成。而燃料供应不足及价格偏高是宿迁乃至全国生物质电厂普遍亏损的主要原因。

在中节能宿迁生物质电厂,中国证券报记者看到,电厂停车坪和篮球场都成了临时贮料场,燃料堆成了小山。纪兆银说,电厂2025年运行之初,经常因缺料或燃料投放不得当而非计划停机,一个月至少停机一次,每次停机少则三天,多则一周。机组频繁“罢工”,亏钱不说,当地电网也对生物质电厂的电量“很不感冒”。

宿迁市周边农户生产极度分散。这意味着,秸秆、树枝、稻壳等燃料的收集必将是一场广撒网式的战役。胡锋发现,凯迪电厂运行初期,因未培育起大型燃料收购点,仅20公里内的村民愿意来电厂送料,再远的话,村民卖料的钱还不够来回油费,因此供料量远远不够。

对于生物质电厂而言,要保证“口粮”,必须建立稳定的燃料供应渠道。例如设立固定的燃料收购点。胡锋坦言,电厂通过设立收购点收购燃料虽比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燃料要多付出一部分成本,但能节约大量人力和运力,且能为电厂提供稳定供货。这笔交易值得。

洋河镇村民杨步升,三年前投资20多万元购买了一台破碎机和一台电机,开设了一个收购点,为凯迪生物质电厂提供树皮、树枝等燃料。如今,他的收购点已增到三个,每个收购点每年能为他带来10万元的纯收入。

目前,凯迪生物质电厂拥有12个类似杨步升这样的收购点,每个收购点每月能为电厂提供一两千吨燃料。这种供应稳定的燃料占电厂消耗总量的60%。

固定燃料收购点数量的逐步增多促进了宿迁燃料供应市场的成熟,当地生物质电厂的燃料供应开始明显改善。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宿迁市一下子建成了三家生物质电厂,当地农民一夜之间发现了“发财门路”,以往被焚烧、遗弃的秸秆及稻壳等“废料”,一时间“身价”大涨。与此同时,电厂为争夺有限的燃料大打“价格战”,农民手持燃料“待价而沽”,不少倒卖中介更是兴风作浪。

“价格战”厉害的时候,中节能电厂一天只能收到200吨燃料,发电机组都开不了。当地几家生物质电厂不仅互相争燃料,还要应对宿迁周边生物质电厂的“入侵”,一年下来“饥一顿饱一顿”,想赚钱难于登天。纪兆银回忆说,直到2025年上半年,大家发现再抢下去只会使燃料价格虚高,几家电厂就初步达成“联盟”,“价格战”暂时平息。

“价格同盟”之所以能达成,还得益于宿迁市当地的资源优势。宿迁市洋河镇名扬四海的除了白酒,还有木材,素称“杨树之乡”。在洋河镇,小作坊式木材加工厂几乎一家挨着一家。随着生物质电厂的投产运行,众多木材加工厂的树皮、边角余料等一夜之间“变废为宝”。

“以往加工厂的树皮没任何用处,如今成了香饽饽!”洋河镇村民翁林林开着手扶拖拉机,正来收购点送料。他指着拖拉机说,一车能拉一吨料,一吨料能卖200块钱,我家加工厂一年下来光废料就能卖四五万!

正因燃料丰富,宿迁的相邻电厂能够暂时“相安无事”、实现“共同盈利”。然而,随着当地生物质电厂数量的增多和产能的扩大,燃料供应再度紧张。直到现在,燃料问题仍是高悬生物质电厂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风险之一是燃料价格的持续攀升。“2025年的燃料收购价比2025年涨了30元/吨,估计2025年还得涨。”杨步升说,电厂这么多,燃料有限,涨价是大趋势。

胡锋感叹道,电厂要让燃料供应链条任何环节都有钱赚,但肯定也不可能赚太多,否则电厂就要亏本,要找到“平衡点”。然而,这并不容易。

目前的市场行情是,每吨燃料的平均收购价在200元左右。其中,稻壳每吨平均在230-250元/吨,树皮每吨平均在170元/吨左右。胡锋说,上述价格暂时来看比较平衡,对于不定期来送料的当地村民,他们送一次燃料能赚200元左右比较适中,而对于拥有收购点的“大户”而言,他们每年能有10-20万元的收入比较适中。

更多生物质发电行业研究分析,详见《生物质发电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新机遇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最新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