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经进入本年度最后一个季度,意味着养老金入市也已进入倒计时。据记者了解,各类资产管理机构早已整装待发。
人社部放出了重磅消息!人社部会同财政部、社保基金理事会一起制定的委托投资合同已经印发,年内将优选出第一批养老基金管理机构,正式启动投资运营。分析人士预计,首批入市养老金规模约4000亿元,其在A股市场的投资将严格把控风险,兼顾稳健和流动性。
养老金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时下人口老龄化愈趋严重,养老金收支压力稍显加剧的背景下,且出于提升养老金投资运营能力的考虑,养老金加快入市,提升其整体投资运营能力的进程,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加快制定配套政策
李忠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快制定配套政策,如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评审办法等。目前,部分省份已经制定了具体方案,形成了委托投资的计划。此外,将研究制定基金资产配置、设计投资产品、管理投资风险相关预案。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现有养老保险基金积累虽有4万亿元,但真正能够用于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部分其实有限。目前,养老保险还没有实现全国统筹,养老保险基金还是分散在各个统筹地区。除了极少数地方实现了完整意义上的省级统筹之外,绝大多数地方只是实行省级预算和调剂金制度,还没有真正归到省一级统收统支。如果将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投资,首先要经过基金归集的过程,今年如果真正能归集到位,能够超出1万亿元就很不错。
证券分析师表示,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余额、投资限制和地方委托比例,测算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初次入市规模为4000亿元,占流通市值比重为1.1%。总体来说,养老基金作为长期入市资金,追求长期价值投资,对短期投机性投资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有利于减少股指波动的幅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机构竞相谋求“选秀”入围
养老金入市前夕,各类资产管理机构摩拳擦掌,希望能够获得投资管理人资格。民生通惠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庄粤珉表示,保险资管机构在管理养老金方面优势明显,目前险资管理的大部分资产都是固收类资产,而养老金需要的恰恰是相对固定的安全回报。保险资金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风险偏好的把控能力,以及对整个趋势的判断能力,都是其独特的优势,与养老金的性质可很好吻合。同时,保险资金又具备一定的权益投资的经验,这与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的投资范围和比例也大致相同。所以,应允许保险资管参与竞争。
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冠莹表示,相对于养老金的体量,获得社保基金投管人资格的保险资管公司为数不多,
不利于形成多元化、多策略的市场化养老金管理模式,需要更多的具有卓越投资能力的机构参与到管理当中。
实际上,太平资管、平安资管等多家保险资管都表示愿意争取获得未来养老金的受托管理人资格。平安资管董事长万放表示,在养老金委托管理方面,社保基金理事会如果要选择市场上最优秀的、最适合的机构管理,应当考虑扩大备选机构的范围,将可能适合的机构先纳入备选库。
中国建设银行建信养老金管理公司总裁冯丽英表示,全国社保基金优异的投资业绩表现与全国社保基金会强调受托人职责有着密切关系。考虑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归集分散在全国各个省份,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完全可以借助现有的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的分支机构和网点优势,将部分工作委托给现有的企业年金基金受托机构。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在一系列长期资金加快入市的背景下,实际上传递出当前市场价值投资水平开始得到逐渐地体现。但是,对于长期资金的入市,尤其是对养老金这类肩负重要使命的长期资金而言,其入市进程并不可能草率、随意,而其入市投资的过程,或许更显长期性、稳健性。
更多养老金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养老金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