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花和尚。他本名鲁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如果您想了解鲁智深为什么被叫做花和尚、鲁智深为什么要拳打镇关西、鲁智深为什么要倒拔垂杨柳、鲁智深为什么圆寂、鲁智深为什么上梁山、鲁智深为什么来大相国寺看菜园子、鲁智深为什么不去征讨方腊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鲁智深为什么被叫做花和尚?
鲁智深被叫做“花和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鲁智深后背肩膀上有青花刺绣,在倒拔垂杨柳时被露出后,被旁人喊作“花和尚”,这个绰号也因此传开。
鲁智深虽然为和尚,但并未完全戒酒戒荤,而且身上有一大片花里胡哨的文身,又常以和尚的形象到处走动,因此人们称他为“花和尚”。
“花和尚”这个绰号在小说中最早出现于《水浒传》,后来在其他文学作品中也有出现,如《金瓶梅》等。
鲁智深为什么要拳打镇关西?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原因是因为镇关西欺压金氏父女,鲁智深为了帮助金氏父女而与镇关西发生争执。
具体来说,鲁智深原本是渭州提辖,一次在茶坊吃茶时结识了史进及其师李忠,三人到酒楼喝酒时听到隔壁阁子有女子哭泣,鲁智深询问得知是民女金翠莲被恶霸“镇关西”强娶后抛弃,于是鲁智深勃然大怒,救济金氏父女并答应替他们报仇。
次日一早,鲁智深安排金氏父女离开,后赶到郑屠的肉铺戏弄他,郑屠恼怒之下抄起刀便要和鲁智深拼命,结果鲁智深三拳便将郑屠打死。鲁智深见情势不妙便逃离了现场,离开了渭州并前往大相国寺,求见住持智清长老,长老让他在菜园子做“菜头”,鲁智深成为最低一级的职事僧。
鲁智深为什么要倒拔垂杨柳?
在《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情节有多个版本,但主要原因都是为了展示他的武艺和勇气。
其中一种说法是,鲁智深因违反戒律被送到菜园看管,一些无赖对他进行挑衅。他非常生气,便展示出自己的武艺,将一棵巨大的垂杨柳连根拔起,让那些无赖大为惊恐,不得不佩服他的力量和武功。
另一种说法是,鲁智深为了向林冲证明自己的身手和武艺,接受了林冲的挑战,倒拔垂杨柳。这个故事版本中,鲁智深展示了惊人的柔韧性和力量,让林冲和其他人对他刮目相看。
总的来说,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展示他的武艺、力量和勇气。这个故事情节也是《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代表性事迹之一。
鲁智深为什么圆寂?
鲁智深圆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受到师傅智真送他的偈语影响。在杭州六和寺,鲁智深听到钱塘江潮声大作,如雷鸣战鼓铺天盖地而来,寺中僧人告诉他那是潮信。他忽然想起师父智真送他的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闻信而寂。”于是他便沐浴更衣,写了颂语,焚一炉好香,盘腿打坐,圆寂涅槃。
代表梁山好汉的侠义精神结束。梁山军在招安之后的战争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平安而去战斗。然而鲁智深的死亡则代表了这种侠义精神的结束。鲁智深的死意味着大圆满结局的到来。这是浪漫主义笔法的一种体现,也是《水浒传》结局的唯一爽点。
鲁智深的圆寂不仅是他个人的终结,更是梁山好汉侠义精神的结束,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鲁智深为什么上梁山?
鲁智深上梁山的原因有三点:
他为了帮助金翠莲,三拳打死了镇关西,然后被迫落发为僧。在野猪林救了林冲一命后,鲁智深被高俅通缉,无奈之下离开了大相国寺,开始了流亡生涯。
鲁智深曾在五台山寺庙内因喝酒违犯寺规,待了将近半年后下山散心时又因为酒劲发作与山门守卫发生冲突,最终被智真长老逐出山门。
在江湖上流浪了一段时间后,鲁智深加入了二龙山,并成为该组织的头领之一。后来,鲁智深又随同梁山好汉一起攻打青州城,成功打败呼延灼并收编了三山的人马。随后鲁智深便上了梁山。
鲁智深为什么来大相国寺看菜园子?
鲁智深来大相国寺看菜园子是因为他在东京大相国寺闯了祸,长老派他去看守菜园子以避免他继续闯祸。
鲁智深原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酒醉大闹了佛堂和菜园子,被长老打发离开了大相国寺。
鲁智深为什么不去征讨方腊?
鲁智深没有参与征讨方腊的战役,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人物设定:在《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性格被设定为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反抗精神,他反对宋朝的腐败统治,但是反对的并不是宋朝本身。因此,他可能并不热衷于去征讨方腊,而是更注重于揭露腐败和打抱不平。
个人情感:鲁智深与方腊都是反对宋朝腐败统治的义军领袖,两人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共鸣。此外,鲁智深可能与方腊有一些私人交往,这可能影响了他对于征讨方腊的态度。
战略考虑:鲁智深可能认为宋朝的腐败问题根源在于内部,而不是外部的敌人。因此,他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内部改革和反腐斗争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征讨方腊这样的外部行动。
小说情节需要:在《水浒传》中,鲁智深是梁山好汉中的重要角色,他的形象被描绘得非常鲜明。如果让他参与征讨方腊的战役,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因此,虽然鲁智深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将领,但他在小说中并没有参与征讨方腊的战役。这并不代表他没有为正义而战,而是小说情节的需要和作者对于人物性格设定的考虑。
鲁智深为什么火烧瓦罐寺?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悲天悯人:鲁智深希望能超度死亡者,让他们得以进入西方极乐世界,获得好的归宿。
僧人行为不当:瓦罐寺中也有为非作歹的和尚,鲁智深对此非常气愤,因此烧毁寺庙,防止这些恶僧继续作恶。
自我发泄:鲁智深曾目睹几多怪事,但都是和尚不像和尚,道士不像道士,官吏不像官吏的怪现象,心中积压了很多气愤,火烧瓦罐寺也是他自我发泄的一种方式。
破除隐患:瓦罐寺本是一座破败的寺庙,留下它只会成为祸害,鲁智深为了不让为非作歹的人继续作恶,选择了烧毁这座寺庙。
江湖道义:鲁智深认为江湖之大,却没有他施展才华的好地方,只有浪迹天涯,与世间的无赖破皮纠缠,才能扬名立万。
综上所述,鲁智深火烧瓦罐寺的原因既包括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僧人行为不当的愤怒,也包括自我发泄和破除隐患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他江湖道义的决心。

鲁智深为什么离开五台山?
鲁智深离开五台山是因为他在寺庙内闯了祸,违反了清规。
具体来说,鲁智深在五台山寺庙里喝酒犯戒后,失手打坏了五台山腰上的亭子和寺庙门前的金刚,方丈责令将他赶出五台山。在此之前,鲁智深在东京大相国寺曾因搅乱清规而遭到智清长老的打发,前往酸枣门外岳庙附近的菜园子做“菜头”,鲁智深成为最低一级的职事僧。因此,他在五台山的情况再次证明了他在寺庙内难以克制自己的行为,也无法遵守清规。
最终鲁智深离开了五台山,开始了他的江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