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25年互联网背景下体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2025年互联网背景下体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 更新时间 2025-08-14 04:02:08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体育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最初的打猎求生慢慢演为强身健体,而在互联网当道的今天,体育已经彻底变成了一项新的朝阳产业,成为了民众日常娱乐生活的重要构成,而互联网也已经渗透到了体育行业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体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呢?请详见下文。

  赛事传播途径多元化

  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奥运会转播,为许海峰等健儿加油,为中国女排实现五连冠叫好,相信这是很多人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时代发展到今天,原来的9寸黑白电视机早已经被淘汰,体育赛事的传播途径,也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变得更加多元化。

  今年年初正值中国男足在澳大利亚征战亚洲杯,由于时差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国足的比赛时间正是白领的工作时间,许多球迷并不能在家收看电视转播,于是,手机和PAD等带有互联网色彩的工具成为了球迷们最大的依靠,笔者也有幸亲身感受到了互联网对赛事传播方式带来的巨大冲击。1月14日,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比赛日,当我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走进地铁车厢时,发现大部分的人都在低头关注着手机,几分钟过后,车厢里因为国足的进球而爆发出一阵欢呼。这样的情景在十几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2025年互联网背景下体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不论从任何角度分析,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都在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加之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的特性和方便快捷的操作,都在为体育产业的全球化添砖加瓦。“传统电视的信号波段有限,且一旦遇到赛事时间重叠,只能让观众忍痛割爱,与之相比,互联网所受到的局限要小一些,观众能够拥有更加多的选择空间。”一位网络视频业者表示。在记者所进行的街头调查中,约有35%的受访者表示将网络直播作为收看赛事的第一选择,原因就是因为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及更加高的自由度。虽然从数据的角度分析,传统电视转播依然是多数人心中的首选,但不容否认的是,互联网正在动摇其原本的地位和市场。更多体育行业最新相关资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年体育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

  在“互联网+”成为国家重点战略的背景下,体育赛事的转播和宣传模式在未来将会变得鞥家多元化,数字化和移动端将会对原本稳如泰山的电视转播产生更大的冲击,而电视转播能否在这样的冲击之下完成转型,实现传统与新贵的融合,将会成为未来全球体育赛事转播最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社交媒体成“战略高地”

  除了赛事转播方式的多元化,互联网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产品——社交平台也成为了全球体育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不论是国内的微博微信,还是国外的脸书推特,都成为了体育业者眼中的“金矿”。

  体育产业有多么依赖社交媒体,来看看下面的几组数据吧:

  作为网球界最负盛名的赛事,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是许多球迷每年夏天的“必修课”,而除了精彩的比赛本身,赛事主办方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与观众进行互动并创造出新的商业价值。根据组委会方面公布的报告,温网是四大满贯赛事中,在社交媒体方面做得最好的一个,无论是与粉丝互动还是对粉丝的维护方面,都是佼佼者。目前,温网在脸书、推特、Instagram上的粉丝量比其他三项大满贯赛斯都大,其上述社交平台累计粉丝超过410万,法网以370万的粉丝量位居第二。温网不仅在社交媒体上拥有最大的粉丝基础,而且也是这些平台上“发声量”最大的。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不难发现,从2012年到2025年,温网官方推特在独立访客、页面访问量以及提及量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到2025年这三项数据分别达到了1710万、6300万和600万。

  而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同样深谙此道。根据《福布斯》杂志2013年公布的“全球体坛俱乐部社交网站(Twitter与Facebook)粉丝数数量的排行榜”,巴塞罗那、皇家马德里、曼联和切尔西这四家足球俱乐部占据了榜单前四位。而在前10名俱乐部中,足球俱乐部多达7席。

  附:全球体坛俱乐部社交网站(Twitter与Facebook)粉丝数数量的排行榜

  俱乐部名称 项目(国家) 粉丝数目

  巴塞罗那 足球(西班牙) 6050万

  皇家马德里 足球(西班牙) 4980万

  曼联 足球(英格兰) 3450万

  切尔西 足球(英格兰) 2025万

  洛杉矶湖人 篮球(美国) 1960万

  AC米兰 足球(意大利) 1720万

  阿森纳 足球(英格兰) 1680万

  芝加哥公牛 篮球(美国) 970万

  拜仁慕尼黑 足球(德国) 800万

  纽约扬基 棒球(美国) 730万

  社交平台究竟能为体育产业带来怎样的利益?根据西班牙《每日体育》和著名经济咨询公司opendorse以各位球星为例,告诉世人社交平台时多么的“吸金”。根据他们所公布的资料,拥有1亿脸书粉丝和3770万推特关注人数的C罗每条推特的推广费高达16.928万英镑(约合163万元人民币)。排在第二位的是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他的推特关注人数为2360万,每条推特的推广费为9.2323万英镑。巴西球星内马尔位居第三,他的推特关注人数达到了1970万,每条推特的推广费为7.232万英镑。换言之,这些人只要稍微动动手指,就能坐等着收钱。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社交平台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价值?很简单,因为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以此提升了体育品牌本身的价值。以2025年初的亚洲杯为例,当中国男足每胜一场,与“亚洲杯”或者“中国队”相关的话题就会出现数以百万计的增长,这在无形中推高了中国国家队本身的商业价值,也成为了吸引赞助商的重要砝码。“很显然,通过借助社交媒体来吸引粉丝,体育权益方可以为受众开通新的交流渠道,这样就为赞助商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同时,参与赞助和社交媒体营销的企业,也能提高其品牌亲和力和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著名品牌机构IMG在解读这一现象时表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巴塞罗那俱乐部的胸前广告赞助商在社交媒体上获得的价值非常巨大,而这之前都没有真正计入赞助中去,而仅仅一个周末的时间,其带有卡塔尔基金会Logo的俱乐部球衣就在网络上产生了6100万印象。”这就是社交平台给体育产业带来的“神奇”变化。

  正如著名体育学者颜强所言:“社交媒体对体育的重要性和渗透性,已经达到了空前水平。很大程度上,社交媒体定义着我们关注和欣赏的运动人与事,而我们对于运动的参与以及思考,往往又是通过社交媒体汇聚成流,形成滚滚波澜。”毫不夸张的说,在互联网的时代,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体育产业最大的“掘金点”,并将对全球体育产业未来的走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女性体育市场蓄势待发

  如果说男性更加注重体育:的竞技性和对抗性,那么女性往往更加关注体育产业的休闲性和健身性。然而让人遗憾是,绝大多数的国内业者却忽略了女性在体育产业,尤其是体育消费品行业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调研机构Frost &Sullivan的数据显示,近阶段中国体育运动产品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而其中女子产品业务的年销售收入在近几年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领先于其他各个细分业务,女子运动产品细分市场已经显现出了巨大的增长空间。Repucom在2025年8月,覆盖美国、英国、德国、墨西哥、马来西亚、中国、日本、澳大利亚16~65岁体育爱好者的调查则显示,在30~49岁这个年龄段,女性花费在体育上的钱与男性差别不大。女性在体育装备,尤其是服装上的花费实际上超过了男性,统计中,受访的30~49岁年龄段女性体育爱好者,在购买运动服装上的投入平均达到了188美元,比男性受访者的平均消费多出了10美元。这些调查结果都足以证明,女子运动产品细分市场已经成为运动用品企业未来重要的发展契机之一。

  相比于国内的“待字闺中”,国外的体育业者们显然已经看到了这支潜力股。世界两大知名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和耐克都已经推出了女子专属的“运动体验门店”,并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端等新兴技术实现了O2O、远程瑜伽课程等附加服务,立志打造女性专属运动社区。

  阿迪达斯方面表示:“中国女性将健身和运动视为一种社交活动,她们享受与朋友一起上课或去健身房。她们通常会将锻炼和体育运动变成大型社交联谊的一部分。她们也许会在瑜伽课后结伴喝杯咖啡,也许会在健身后一起吃早午餐。因此,女性消费者正在寻找那些既能最大限度提升运动表现又能在其他社交活动中穿戴的健身产品和服装。这就是发展的机会。”很明显,国外的体育品牌已经在女性体育市场的开发方面占据了先机。

  国内体育产业能否利充分发掘女性市场的潜力?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业者能否制定合适的运营策略。平心而论,国内的体育产业尽管起步较晚,但庞大的客户群基数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给业者创造出了不小的发展空间。对于国内业者而言,针对女性群体提供瑜伽及跑步等专属产品,并结合互联网技术推出APP等新型运动营销模式,有望成为国内的体育市场新的发展思路。

  “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曼德拉的名言不仅点名了体育的无穷魅力,更暗示了体育产业的无限潜力,而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和帮助之下,体育产业更有望成为世界资本市场上不容忽视的一股新兴力量。

最新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