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浙江卫视近期推出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在中国的迅速走红,各大地方卫视似乎又面临着一轮新的洗牌,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和安徽卫视等娱乐节目的后来居上,也让以娱乐节目为主打的老牌湖南卫视面临着被其他卫视分一杯羹的局势,这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正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究竟怎样的娱乐节目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
电视娱乐节目自打创办伊始,就已经奠定了它的地位。除了争夺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外,它的出现,也为电视台带来了巨额的广告效益。从最初的以知识问答形式火爆荧屏的《正大综艺》到90年代后期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游戏类娱乐节目,再到《幸运52》、《开心辞典》等益智类节目,最后到《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真人秀节目的异军突起,不难看出,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正发生着阶段性的变化,这与中国电视文艺从“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的转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审美意识的改变,也逐步让当今的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形态。
不可否认,很多电视娱乐节目在剥离了“政治”和“教化”的功能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一味强调形式,不重视节目内涵,那么,这样的娱乐节目真的会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吗?其实不然。大众文化从来都不等同于低级趣味。从近期走红的电视娱乐节目来看,中国娱乐节目发展方向也日渐清晰。
首先,只有追求人文关怀和审美性的精神内涵的节目才是未来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王道。尽管对于当代的中国电视节目来说,收视率的好坏是广告投放的重要标准,但光靠噱头和走秀的电视娱乐节目并不能长期占据市场。《幸福晚点名》、《越跳越美丽》的停播,《我爱记歌词》、《挑战麦克风》等节目的颓势,都是很好的例证。叫好又叫座的娱乐节目,既不是纯粹的高雅,也不是全盘娱乐化,这就需要在雅与俗之间找一个结合点。在综艺节目中加入知识性、教育性、审美性的元素是一条调和节目庸俗化、商业化很好的出路,这样就能在满足受众需要的同时,通过节目内容引导受众,启迪受众。
如《爸爸去哪儿》大打温情牌,在满足真人秀节目“窥探”明星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灌输好的育儿经验,将主题归结到家庭中与子女相对沟通较少的成员—父亲怎样更好地与儿女沟通,呼吁受众重视家庭沟通和家庭教育;深圳卫视的娱乐节目《年代秀》并没有一味注重噱头和满足人们的窥探欲,核心精髓在于以娱乐化的包装诠释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先进文化的理念,将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娱乐功能有机地融合起来,以全新的内容和形式走出了泛娱乐化的窠臼,以积极的价值导向、厚重的人文关怀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其次,需要确立专门化的服务意识,以满足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的收视需求。事实上,中国娱乐节目一直存在一个怪圈,就是跟风成为了省级卫视的一大常态。综艺节目一大把,相亲节目一窝蜂,从过去《超级女声》掀起歌唱类选秀节目的热潮,到《奔跑吧兄弟》迅速走红后相继推出的《明星家族的两天一夜》、《极速前进》等,这样的盲目克隆不仅缺乏创新,也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观众在
“千人一面”的娱乐轰炸中容易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从中国很多娱乐节目失败的教训中也不难看出,只有独具个性的电视娱乐节目多了,受众全方位的需求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众声喧哗”的局面才会多元而有序,电视娱乐节目才会产生“和而不同”的娱乐效果。
据2011-2025年电视节目自动播出设备市场现状趋势战略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显示从近期走红的娱乐节目中,除了能从一定程度上总结出未来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方向外,还有一些宝贵的经验值得今后的节目参考和借鉴。
首先,要在“变”与“不变”中寻求突破。美国NBC在每周六晚间有一档节目叫《娱乐现场》,这档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在节目当中设置固定的主持人,也就是说,观众在观看节目之前并不知道这一期节目会由谁来主持,而随后出现的大牌明星,往往会让观众又惊又喜。近期中国走红的节目《奔跑吧兄弟》,里面除了固定的七位嘉宾外,每集都会有新的嘉宾出现,增强受众的期待感。

此外,确立受众本位,增强互动感。电视节目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具有很多不同于其他媒介的特点。相对于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而言,电视节目更趋于单向沟通,而观众作为受众,有着自己特定的心里需求和诉求,一方面要求电视节目能够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要求电视节目能够使自己得到某种程度上的满足。纵观当下一些成功的娱乐节目,“平民化”和“生活化”已经成为其重要的传播策略。尽管有很多节目都邀请到当红明星,但明星们为竞争不顾形象地倒地,为了赢取时间直接素颜出镜,跟常人一样的心理状态等都极易贴近受众的心理,降低距离感,也使参与性更强。
综上,将“寓教于乐”加入到电视娱乐节目中无疑是一条调和节目庸俗化和商业化的出路,而丰富的人文内涵、独特的发展个性等也将成为我国电视娱乐类节目的发展方向,只有将满足受众需要和引导受众进步相结合,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才会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