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全球煤炭行业和我国在前十几年里也都呈上升的趋势,但煤炭的开采,安全,供需,管理,运输在我国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煤炭的主要特征也充分显露出我国煤炭行业的技术水平低,资源分配差的现状。近期随着经济低迷煤炭行业也受到很大的冲击,使一些煤炭企业不得不做出调整。
在2025年国际炼焦煤资源与市场高峰论坛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路耀华预计,今年全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难以改变,煤价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全行业将面临整体亏损的局面。
据煤炭行业分析及市场研究报告了解到,今年以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1至2月铁路货运量下降9.3%,全国发电量低速增长。前两月,重点电厂日均耗煤同比减少30多万吨,重点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煤炭消耗随之减少。
统计显示,1至2月,全国煤炭产销量分别为5.7亿吨和5.08亿吨,均同比下降4%左右。但煤炭库存量居高不下,煤炭价格持续下行。近期,部分大型煤企加大促销力度,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除神华集团等少数大集团盈利外,大部分煤企亏损继续增加。”路耀华称,秦皇岛港的煤炭交易价格已回落至2007年的水平,行业亏损面超过70%,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目前,煤炭企业应收款不断增加,现金流减少,优势企业的利润总额大幅下降,部分企业减少了安全生产的考虑,拖欠职工工资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中央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外,增加了“绿色化”。路耀华表示,随着生态建设持续加力,煤炭消费减量的趋势难以逆转,但产能释放的压力仍在进一步增大。预计今年全国煤炭行业供大于求的态势难以改变,全行业将面临整体亏损的局面。

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煤炭行业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现。路耀华建议,一方面,行业生产集中度亟须提高,去年年底,全国煤矿1.1万处,平均单井生产能力仅30万吨,前10家企业的产量仅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另一方面,全国煤炭行业从业人员600多万,人员多、效率低、部分企业负担重的问题比较突出,煤炭市场化改革仍待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