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季度航运业继续低迷,未来世界经济增长复苏前景仍不明朗,行业需求增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行业景气度难言改观。
2013年2季度,行业供需关系延续失衡态势,运力过剩矛盾依然突出。2013年二季度受废钢价格下滑的影响,船舶拆解量有所减少,同时船舶造价的低位徘徊带动行业内规模大、实力雄厚的企业逆周期造船的力度,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行业运力过剩态势。航运业仍处于去产能阶段,支撑运价回升的需求基础不足,三大子行业运价水平经历了短暂的上行后回落。2013年2季度,BDI均值为887.79点,同比下滑13.29%;中国集装箱出口指数CCFI均值为1065.70点,同比下滑16.97%,油运BDTI均值620.39点,同比下滑15.92%。预计2013年全年干散货、油轮、集装箱运力增速分别为7%、3%、7%,高于5%、2%、6%的需求增速,加上2010年以来的过剩运力的累加效应,行业供需矛盾呈恶化趋势。
截至2013年7月末,全球油轮总运力5.04亿载重吨,同比上涨3.5%,预计全年运力增长约为3%,高于2%的需求增速,供需缺口继续拉大。2012年全球VLCC、苏伊士型及阿芙拉型油轮平均运价分别为1.83万美元/天、1.69万美元/天和1.29万美元/天,2013年1~8月平均运价分别为1.03万美元/天、1.37万美元/吨和1.31万美元/吨。展望2013年三季度,运力增长及需求不确定的前提下,油轮市场景气度将低位徘徊。中长期来看,随着美国页岩气的开发利用及中国跨境输油管道的铺设,原油及成品油海运需求将面临一定的冲击,油轮运输市场复苏路途漫漫。

2013年8月4日公布的《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中提出鼓励老旧运输船舶提前报废更新,调整延续实施促进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政策至2015年12月31日,鼓励老旧远洋、沿海运输船舶提前报废并建造符合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要求的绿色环保型船舶。上述政策本质是促进船舶工业的转型升级,航运业供需失衡态势难有改变,但有助于国内航运企业降低燃油成本,减少进入欧美市场阻力,暂时缓解资金链压力。
首先,15~20年以上船龄船舶的技术水平较为落后,设备老化,燃油使用效率较低,新船燃油成本平均较老旧船舶降低20%以上,在燃油价格高企的背景下,有助于缓解燃油成本压力。其次,欧美等发达国家设置环保标准、燃油效率等技术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中国航运企业面临较大的“绿色”技术壁垒,上述政策将促进国内航运企业加速船舶更新速度,提高整体船舶技术装备水平,满足欧美国家的市场准入要求,提高市场占有率。最后,由于船舶贬值带来的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旧船拆解补贴政策可能一定程度上加剧航运企业账面亏损程度,但补贴资金的流入有望暂时缓解航运业资金链压力。然而中长期来看,若航运市场供需关系未出现实质性改善,新船的替代性引进会使航运企业面临较大资本支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