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女子洗完澡发现窗外无人机悬停,用无人机航拍可能会侵犯哪些权益?

女子洗完澡发现窗外无人机悬停,用无人机航拍可能会侵犯哪些权益?

  • 更新时间 2025-10-12 09:14:08

无人机频频出现在小区里,会不会偷拍侵犯个人隐私?

近日,杭州萧山一小区业主向记者反映,最近经常有无人机飞入小区,贴着楼道在空中盘旋。

有业主怀疑被偷拍,报了警,警方找到了飞手,没有确切的证据,因此无法认定。

这件事,在业主群里炸开了锅。

洗完澡发现无人机正对着自家阳台


租户:我被偷拍了?

报警的是小区的租户王先生。

他和女友入住一年多,住7楼。9月30日下午3点多,女友在家中洗澡,刚走出浴室,突然发现窗外有一架悬空的无人机,正对着自家阳台。

她第一反应是有人偷拍,赶紧联系物业排查,还让王先生报了警。

当晚8点多,萧山浦阳派出所联系他们,告知飞手已找到,是同小区的业主。警方查看了无人机拍摄的视频,没有发现拍到王先生的女友。

被无人机困扰的,还有刚入住小区没多久的陈先生。

陈先生十一期间乔迁新居,入住第一晚就被无人机惊扰。

“我在家跟朋友聊天,突然看见窗外有一架无人机在上上下下垂直飞。”他告诉记者,当时无人机距离自己的房间只有10米,还曾在窗户前停留:“这么晚了,无人机在小区里飞来飞去,到底是要干吗?就算是航拍,为什么非要这个点?”

几位受访者都表示,小区业主群里最近一直在讨论无人机的问题,多位业主反映在小区里见过无人机在飞,还有业主曾在10月4日晚上11点多拍到有无人机在居民楼之间盘旋的画面。

10月9日上午,记者走访了小区。小区位于萧山浦阳镇的东思线附近,紧挨着一座小山。

小区一位保安向记者证实曾在一周前的白天见过有无人机在小区上空盘旋。

物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确实有无人机在小区出没,但“此事已有警方介入,不便予以答复”。

居民小区无人机低空飞行
究竟有没有人管


王先生女友表示,不管自己有没有被偷拍,但无人机拍摄的画面都是小区居民楼的近景,可以看到别人家的窗户,这事有没有人管,算不算侵犯隐私?

记者检索发现,2019年颁布的《浙江省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规定》显示,国家和省规定的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要单位、设施、场所,禁止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其上空飞行,但未明确禁止无人机在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低空飞行。

2024年起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120米以上空域为管制区域,亦没有对无人机在居民小区内低空飞行进行管制。

浙江一无人机系统软件开发公司的运营负责人叶先生表示,目前国内对无人驾驶航空器有相对完善的管理条例,给无人机的飞行划定了管制区域,但在实际监管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无人机所有者和操控者可能不了解相关规定,在居民小区随意飞行,存在安全隐患和侵犯隐私等问题。

另一方面,条例规定了相关法律责任,不过还存在责任追究机制不足、技术监管难度较大以及协同治理机制尚待健全等问题,导致在居民小区等非管制区域的监管存在困难:“地方政府要尽快建立无人机智能管理平台,加强无人机实名登记和管理,包括航线报备、审批飞行、服务信息报送等相关事宜。”

多位无人机飞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不会选择贴居民楼飞。“除了容易被误会,在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低空飞行,信号干扰严重,安全隐患更大,存在发生碰撞的风险,平时也不建议其他无人机玩家这么操作。”在南浔玩了5年无人机的于先生说。

上海博和汉商(杭州)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名誉主任邵斌认为,隐私是指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所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生活、私密信息等,不论有无相关规定出台,无人机在居民小区内低空飞行,特别是飞经一些家庭隐私生活空间,仍存在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窥视、拍摄他人隐私的风险,即有可能构成侵权,“即使没有针对特定区域,特定物品或者特定行为进行拍摄,也容易造成恐慌,或者对他人身心造成不适,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属于扰民。这类情况的扰民,取证上存在一定难度,但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无人机≠无人管,这些法律点要记牢!

1.无人机“飞手”需要考“驾照”吗?

是否需要考取无人机操控员执照,主要取决于所操控无人机的类型、重量以及使用目的。如果仅系娱乐用途,微型和轻型的无人机,暂时不需要考无人机操控员执照;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人员应当取得操控员执照。

如果将无人机用于商业活动,如植保作业承接农药喷洒、测绘测距、商业表演、无人机物流等,则必须要有执照才可以飞行。

值得注意的是,无人机所有者在飞行前必须通过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为所属无人机进行实名注册登记,不分类型和重量。未经实名登记实施飞行活动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2.无人机可以随意飞吗?

不能。根据《无人机驾驶航空器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微型无人机限高50米;轻型、小型无人机限高120米。其中,未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不得在真高120米以上空域,机场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上方、国界线、实际控制线、边境线向我方一侧一定范围的区域、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监管场所等涉密单位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等管制区域实施无人机飞行活动。

“黑飞”行为违反相关飞行管理规定或行政法规的,视情节轻重,责任人或责任单位可能面临警告、罚款、治安拘留等行政处罚,严重违法行为可能触犯刑法被判处相应罪刑。

3.小朋友可以飞无人机吗?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下)只能操控微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只能操控微型、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操控微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操控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应当由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现场指导。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违反规定操纵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由公安机关对其监护人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实施违规飞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

4.无人机造成他人财产损害,责任由谁承担?

“飞手”在操控无人机时因故意或过失导致他人财产损害,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责任;若因无人机质量缺陷导致损害的,受害者可向无人机操作者索赔,在承担赔偿责任之后可以向产品生产商或销售商进行追偿。

5.使用无人机航拍可能会侵犯哪些权益?

无人机航拍的合法性取决于用途、区域和数据处理方式。利用无人机擅自拍摄他人住宅、庭院等私密场所,或未经允许记录个人活动,可能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未经许可拍摄他人肖像并公开传播的,可能涉嫌侵犯他人肖像权、名誉权,被侵权人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行为人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未经允许拍摄企业厂房、科研设施等,可能涉嫌侵犯他人商业秘密,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未经许可使用无人机对军事设施、重要政府机构等敏感区域进行航拍,泄露国家机密,可能涉嫌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因此,使用无人机航拍应在合法界限内,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切勿试探法律红线。

6.面对“黑飞”侵犯自身权益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做?

一旦发现被偷拍,我们应该尽快取证,对无人机进行录像或者拍照,记录无人机的外观、颜色、型号、飞行路径、飞行时间和地点等,及时报警并向当地航空管制部门控告该违法行为;在有关部门锁定无人机后,可以视情况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等。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潮新闻、余姚市人民法院)

最新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