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到:2013年我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作为全球经贸发展中最重要的双边贸易合作伙伴,双边贸易稳定发展具有全球战略意义。2014年1-7月,我国对美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的原因如下:
一、双边重视贸易发展,贸易环境有所改善
2014年7月9日-10日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涉及双边投资协定、人民币汇率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等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讲话,在中美共同利益的领域,加强经贸和人文领域的合作。美国承诺在对华出口体系和规则方面给与我国公平待遇,鼓励和便利民用高新技术出口。双方达成90多项成果,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实现重大进展。
二、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显著
今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呈现出一波一波的强劲复苏势头。4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终值为55.4,已连续17个月位于50%的临界点之上。8月PMI终值为57.9,创2010年4月以来新高。当月非农部门新增就业岗位14.2万个,失业率从此前的6.2%微降至6.1%,降至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经济总体复苏形势稳固良好,为我国扩大对美出口提供良好基础。
三、我国支持外贸稳定增长政策效应初见成效
年初,我国对767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平均优惠幅度达60%;4月30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支持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合理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必要的一般消费品进口。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随后海关、其他部委多个部门及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具体措施,为促进外贸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中美双边贸易稳定发展面对诸多挑战。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骤升骤降对双边贸易产生一定影响。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贬值2.82%,实际有效汇率贬值3.97%。9月央行将人民币每日参考汇率上调0.3%,达6.1520元人民币兑1美元,创下2010年11月以来最大升幅。美国全方位促制造业回归,在2014年6月的“选择美国”夏季论坛上,美国商务部力促袜子、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回归美国本土生产。此前这类低附加值商品不入美国商务部“法眼”。由此可见,奥巴马政府力促制造业回流的广度和深度。美国引导制造业回流,一方面对我国的产业转移速度减缓,另一方面也加剧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挤占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并引发更为激烈的贸易摩擦。今年以来,美国新发起4宗涉华“双反”调查,并对去年发起的4宗涉华“双反”调查作出肯定性初裁,另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作出6项“双反”关税和6项单独反倾销税“日落复审”的肯定性裁定。

除上述不利因素外,中美双边贸易发展仍面临一大挑战,2014年8月起,美联储继续实施量化宽松(QE)退出计划,月度购买资产规模继续消减100亿美元,降至250亿美元。按照目前的消减购债规模,美联储将于今年10月结束资产购置计划。这标志着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实施5年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入退出过程。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传统货币政策失灵的情况下,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发达经济体央行纷纷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金融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的货币传导机制,促进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同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扩充基础货币过程中对全球资产配置产生影响,包括对利率、汇率、股票、债券、黄金和原油等资产变动影响。这些通过多个渠道传导到世界各国,影响各国经济增长。凭借其在全球独特优势和市场地位,以及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远胜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随着美国不断实施退出量化货币宽松政策,势必率先影响美国金融市场和尚不稳固的经济复苏基础,同时也会影响全球其他国家经济增长,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将显现出来。在QE退出背景下,美国将进一步加大贸易保护力度,并为我国产品设置更多障碍。美国QE退出将影响中美双边贸易发展,并将进一步影响我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增长。